
教育部网站截图
人民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 熊旭、孙竞)记者今天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日前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对保证学生休息、预防校园欺凌、防治性侵等多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人身安全方面,《意见稿》提出,学校不得组织、安排学生从事抢险救灾或者商业性活动,不得安排学生参与有毒、有害的危险性工作以及其他不宜学生参加的活动。
《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保证未成年人的休息时间。学校不得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课程教学活动,不得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以集体补课等形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
在财产权益保护方面,学校应当保护学生的财产权利,不得采用毁坏财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因管理需要暂扣学生物品的,应当在影响消除后返还学生或者其家长,暂扣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应当告知家长。暂扣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学期。
“学校不得违反规定向学生收费,不得强制要求或者设置条件要求学生及家长捐款捐物、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或者要求家长提供物质帮助、需支付费用的服务等。”《意见稿》明确。
针对网络管理方面,《意见稿》指出,学校应当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禁止带入课堂。
《意见稿》对教师管理也作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应当管理和监督教职工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索取、收受财物或者接受宴请,不得向学生推销或者要求、指定学生购买特定辅导书、练习册等教辅材料,不得诱导、组织或者要求学生登录特定经营性网站,参与视频直播、网络购物等活动等。
《意见稿》还就特别保护提出相关规定,包括预防欺凌教育、预防机制、欺凌制止、欺凌关注、欺凌处置、防治性侵、入职查询等。要求学校落实法律规定建立学生欺凌防控、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等工作制度,建立对学生欺凌、性侵害、性骚扰行为的零容忍处理机制。
“教师应当关注由于身体条件、家庭背景或者学习成绩等原因可能处于弱势或者特殊地位的学生,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排挤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干预。”《意见稿》提到。
在入职查询方面,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入职报告和准入查询制度,在聘用教职工或引入志愿者、社工等校外人员时,应当要求相关人员如实报告本人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不适合从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不良品行,并提交承诺书。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小蓝贴标榜示范 “新区蓝”助力宣传 哈尔滨新区创新实施全员接种公示制度2021/04/05
- 陈小纭回应《浪姐2》争议:和容祖儿矛盾解开了2021/04/07
- 国际足联主席:新版世俱杯将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俱乐部赛2020/12/10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IMF: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
- “过敏体质”能否接种新冠疫苗?专家回应
-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 划重点!
- 快递过度包装太浪费了!专项治理4月启动
- 福布斯富豪榜:贝索斯连续4年全球首富 特朗普下滑300名
- 世卫组织:不应将疫苗接种证明作为国际旅行要求
- 英国监管机构或限制年轻人接种阿斯利康疫苗
- 沙特为首多国联军击落一架携带爆炸物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