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2
剑走偏锋 专盯冷门职位
可行性指数:9
理由分析:2007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时,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文秘工作科员或副主任科员这一职位计划招5人,报名截至昨天,该职位的供需比已突破1比330;而像全国人大办公厅秘书局会务处、全国人大机关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行政管理只有一个招考名额的部门,报名刚一开始就有上百人申请该职位。
与抢手职位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计划招纳50余人的公安部却只有一个报名通过者,而其下属的证券犯罪侦查局北京分局12个岗位,报名合格人数全部为零。民航总局首都机场公安分局等国家机关也都有没人报考的空缺职位。此外,即使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华北管理局这样的“传统热门”,优势也尚未体现出来:计划招录24人,目前只有34人报考。
行家意见:前程无忧人事管理顾问总监、《人力资本》主编杨勤表示,从报考者热衷于秘书等职位就可以分析出,大家还是觉得公务员工作是个权力的象征。你究竟是就想做公务员呢,还是既要做公务员还要在大城市做公务员。如果你的打算是前者,那好办,去西部或是南部一些中小城市,你做公务员的想法很容易成为现实,因为那里的竞争总是要小得多,而且如果你真是个人才,那你一定有机会“学而优则仕”。但如果你要想在大城市,还想当公务员,那你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尝试一些冷门的行业或是职位可能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公务员这条路走不通,千万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问题是,面对就业难的现象,很多毕业生还是要求得太多。
路线3
躲开大城市 不做凤尾
可行性指数:9
理由分析:小唐说当年她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好南方一个小城市的海关部门去他们学校招人。因为她当时已经错过了国家公务员招考,对去海关工作没有信心也没有抱太多的希望。但后来用人单位告诉她可以参加他们自己内部的录用考试,如果通过就能顺利上岗,取得公务员身份。结果她坐飞机去当地考了一趟试,现在已经在海关工作6年了。
再后来她有机会调到北京在海关总署工作,但她先在海关总署临时做了几个月的工作之后,还是决定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去,如今她已经是单位的一个小头头了,工作顺风顺水。
如果你就想要一个公务员身份,那你完全不必非得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端公务员的饭碗。去中小城市的机会更多一些,尤其是在小城市,你进工商、税务或是交通局等好单位好行业,远远比大城市容易。如果你愿意到区县去,那机会可能还更多。例如在2007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时,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等西部单位,只有两人报名,尚不足其5个进人名额的一半。如果能避开地域的束缚,到西部去不是照样能实现你做公务员的梦想吗。实在不行,你到北京郊区县做个公务员也可以呀。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基层和偏远地区经济落后,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匮乏,亟须吸纳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
行家意见:杨勤分析说,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在人们的头脑里实在是根深蒂固了。很多家长是希望孩子能在政府机关去捞个一官半职,好满足父母的心愿。很多时候,待遇好的行业它们的垄断和保护主义也更为严重,你好不容易进入了,但如果没有硬关系在里面,要想争取一个提拔的机会,恐怕相当困难。
路线4
先当村官再修成“正果”
可行性指数:6
理由分析:去年北京市人事局为了解决周边区县人才短缺的问题,从当年的应届大学生中招收了2000多名大学生去基层当村官。当时来自北京市人事局的消息称,从2005年起,全国的大学毕业生都可自愿报名给北京村官当助理,如果连续三年工作合格的话,就可以顺利地转为国家公务员。当时按照北京市人事局的承诺,所招聘的村官助理都按照公务员的待遇,享受每月2500-3000元的工资;合格的“村官”还可以解决北京市户口。据北京市人事局有关人士透露,今年将加大力度,再增加一些名额,帮助北京区县继续引进大学生村官。
按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工作的目标和方案”,3年内,到京郊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争取达到8000名,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这些大学毕业生到郊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招聘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招聘将统一招收、统一安排,入选学生将被分派到各区县。入选大学生将与乡镇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间,享受平均每月2500元的劳动报酬,由政府缴纳各类社会保险。收入水平参照公务员收入水平定,略高于公务员的收入。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外地生源可以办理北京户口。工作满3年村里考核合格,北京市将予以他们公务员身份。
行家意见:智联招聘的职业专家分析,通过走这条路线成为国家公务员,和千军万马挤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相比其难度要小一些。虽然先要到基层去吃几年的苦,但跟换得的结果比较,还是值得一去的。毕竟在这个就业激烈竞争的今天,有这么一条路可以相对轻松地成为公务员,为什么就不能先忍一忍,过一点艰苦的日子呢。不是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咱怎么就不能先苦一下呢!当然,如果你得到了这个机会,你就一定要好好干出点成绩,不是还有一句话叫“成功等于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一分的机遇”吗。
权威发布
三成大学生喜欢到政府部门工作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6年12月27日公布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过于集中。调查数据显示,有64.9%的被调查者就业意愿集中到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其中把外企当作理想工作单位的占33.8%,把政府机关当作理想工作单位的占31.1%;以下依次是合资企业12.2%,国企9.5%、科研机构6.8%、自主创业4.0%、学校和军队各为1.3%,而民营企业为零。调查数据也显示,有高达62.2%的被调查者即便毕业时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在被调查者中,已毕业未就业大学生即便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去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就业的比例最高,占已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总数的84.6%。
高校毕业生择业意愿过于集中,进一步加深了就业矛盾。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集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高校毕业生择业意愿集中在北京市,毕业后愿意到外地工作的比例较低。调查中发现,无论其生源地是哪里,高校毕业生都不愿离开北京就业,如前所述,甚至有高达62.2%的被调查对象即便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2)对职业发展前景和薪水的注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当前北京市提供就业岗位的主体――中小企业,尽管人才缺口比较大,但大学生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会将其作为就业对象。
据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统计,2007年,在华外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大约1万人,而2007年全国面临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500万,按照本次调查中的比例测算,全国将有169万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单位是外资企业,供需比例将达到169∶1;据人事部公布2007年公务员报考比例为42:1,最热职位达到4407∶1。这些数据表明,就业意愿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