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你不想在中招工作结束后,或因没有报考自己想去的学校而遗憾,或因没能考取与自己考分相当的、更理想的学校而郁闷,填报志愿之相关技巧,你不可不读。
报普高:按位置选学校
技巧一 “综合估测法”快速定位
学业成绩是考生报考普通高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运用“综合估测法”,可以快速和较为准确地给考生的成绩做出恰当的定位,以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有的放矢。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分析历次重要考试的成绩,尤其是模拟考试的成绩,估测自己中考的大致总成绩。
第二,确立参照点,横向分析你在本班、本校和本区考生中所处的位置;纵向比较本届考生和上几届考生的成绩状况,就可大致测算出自己在考生总体中的位置。
第三,分析自己的心理素质及临场发挥情况,预测你在中考中获得的最佳状态分数和最差状态分数。
考生根据所估测的成绩以及在全区的大体位置,同时结合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最近两年在本区的录取分数及今年在本区的录取人数,然后排列出你所报学校的先后顺序。
考生的志愿只有8个,而符合条件的同一档次的学校可能比较多,考生和家长该怎样进行取舍呢?
技巧二 多角度考察学校
填报志愿,不要不加判断地“跟风”。客观地讲,普通高中,即使是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各有特点,各有优长,需要考生及家长多加考察,慎重考虑。考察的角度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办学理念每所学校的育人理念各有不同。比如,有的学校以成绩作为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这样的学校虽然升学率较高,也会出一些高考分数很高的学生,但成绩主要是“磨”出来的,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相对枯燥,压力大,没有更多时间感受生活、积累阅历,可持续发展往往也会受到影响。
而有的学校则不同。他们不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本身,而是以学生为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等认知水平,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能力。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学生,不但成绩不错,而且后劲足,在大学乃至参加工作后往往表现突出。
说明:两种学校各有利弊。前一种学校往往适合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后一种学校往往更适合自我监控能力较强的学生。
办学条件考生选择学校前要了解学校的硬件设施、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基本情况。比如每个教室是否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等。
学校特色每所学校,除了共性之外,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学校以科技活动见长,有的学校强调艺术的熏陶,有的学校人文色彩浓厚,有的学校则是理科比较有优势……在填报志愿时,考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学校。
教师水平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主要是看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对工作的责任心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因为教师水平的高低,对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教师的水平。
怎样才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学校的这些信息呢?
技巧三 多渠道收集信息
作为考生和家长,一是可以听、看学校的介绍;二是亲自到学校去体验、观察;三是条件允许,可以上网搜索一下准备要报的学校,看看网上网友对该校的评论;最后还可以向该校在校或者往届的同学打听打听。
这样,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最终想报的学校。
选中职:个性与专业匹配
哪些考生最宜报中职校
经过“综合估测法”后,同学们都比较清楚自己的学业水平。一般来讲,成绩不太理想,反感理论学习的同学,最理想的选择就是上中职校。另一部分同学,虽然成绩还可以,但喜欢动手实践胜过理论学习,或是青睐一些中职校针对市场热点所开设的专业,这部分同学也可选择上中职校。
选择专业,如何避免与自己的意愿相差甚远,无法安心学习,或者毕业后求职无门呢?
技巧一 考虑兴趣、能力与价值追求
从考生的自身特点看,各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价值追求等是不同的。据此,大致确定自己要上哪所中职校,要上什么专业。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有了这种倾向,人就会对这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且有向往它的心情。反之,无论别人怎样对你说它的好处,你也会无动于衷,会感到是一种负担,工作上也是勉强应付,很难有所作为。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和必要条件。能力通常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特殊能力是在某些专业和执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人的特殊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人长于言语交谈,有人长于实际操作,有人长于理论分析,有人长于事务性工作等。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不同职业的态度,即对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一种自觉的、具有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的选择职业的态度与行为,对选择专业、职业有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人追求的是金钱,他会优先选择能赚钱的专业或职业。如果一个人更看重对社会的贡献,他就会优先选择推动社会进步、为大众服务的职业。而有的人则考虑的是社会地位、工作稳定、工作条件等等。
说明:个人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是确定专业选择的重要前提。所以,同学们在选报志愿时,一定要从自己的专业兴趣、独特的能力结构和价值追求出发,从个人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来选择相关的专业,这样才能克服选报志愿的盲目性。
技巧二 考虑市场需求
一些家长和考生在选择志愿时,最关注哪些专业薪金高、待遇好、省力舒服、名利双收,这虽属人之常情,但有时却因盲从而造成失误。因此,有必要清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现实的情况大致是:由于一些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与之相应的一些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的“行情”非常好;有些专业供求平衡,毕业生就业难度不大;而有些专业前几年很抢手,近年来就不那么抢手了,甚至还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态势;还有些专业多年来就业形势一直不甚乐观。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同学们在选报志愿时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摸清就业市场“行情”,同时还要对未来就业“行情”的变化进行预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填报志愿的盲目性,防止将来陷入就业难的误区。
如何摸清行情呢?一方面,可以咨询学校老师、亲朋好友;另一方面可以翻阅有关书刊报纸;当然,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比如键入关键字“中专热门专业”、“未来热门人才”等等。
技巧三 考虑所报学校情况
考生选择学校前不仅要了解学校的校风、办学条件、学费、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是否住宿等基本情况,还要对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学制以及毕业去向等进行了解。
友情提示:中职校毕业生如想继续深造,机会也很多。随着中专、职校、技校“三校生”也可考大学的“立交桥”的建立,早几年千军万马争过普通高中这座“独木桥”的现象,如今已有了很大改变。所以,家长和考生不必一定要挤在普通高中这一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