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与职高的两难选择,我市15000多职校在校生都遇到过。《我家的孩子该读普高还是读职高》的报道刊发后,这些亲历者回想起当初的艰难选择,纷纷打电话给本报,述说他们当时选择时的心态和上职校后的学校生活,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有所启示和帮助。
无奈心态进职校
诸暨中专05财会专业的周荷霞在今年4月学校举行的就业指导周上,被暨北置业有限公司一眼相中。她说,三年前的现在,我也和现在的初中毕业生一样,为自己的选择患得患失:会不会没出息,会不会低人一等。是父母师友的一句话: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要想立足社会,就得有真本领,使我明白了自己的方向。
“2004年中考后的那段时间,对于我们这些考得不上不下的学生来说,前途是那么迷茫。面对着就业和升学,我犹豫不决,摆在眼前的:一是花上万块钱到普高做择校生;二是走进社会,从此放弃学业;三是进职校学习。”张冬是轻工技校联顺班三年级学生,谈起当年的选择依然有点无奈。
“初中时成绩不好,普高肯定考不上,爸妈说就学点技术早点工作吧。于是就读了职校。”很多学生也表示了同样的想法。
从职校学生的述说中,我们感到,考不上高中或大学,退而求其次学门实用的技术,是大多数选择读职校的孩子抱有的心态。当然,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想尽早就业”和“读高中太苦,读职校轻松”的也有人在。看来,在关于自己前途的抉择中,接受职业教育是当初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当他们跨入职校大门时,中考的挫败感和亲朋好友及社会上对职校的偏见甚至歧视,使他们不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对自己的前途也感到迷茫。
重拾自信学技能
“说实话,我是懵懵懂懂进中专的,只知道初中时我读书也算尽力了,可成绩总不尽人意,让我很不自信。我想自己大概不是读书的料,不如换个环境发挥我动手能力强的特长。”诸暨中专05安装专业的陈潜翰告诉我们。“进入中专后,一切是那么新奇。那么多的实验、实训工场,那么多的仪器设备。不出所料,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实践操作,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我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头脑也越来越灵活,特别是参加了浙江省职业学校建筑测量技能竞赛和‘南方杯'测量比赛并获得二等奖,更让我信心百倍,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不但专业顶呱呱,在同学中也很有号召力,参加了学生会,当选为学生会主席。现在我没出校门就成了企业争抢对象,轻松地挑了一份满意的工作。”陈潜翰浑身上下表现出了一种自信。
同样,去年有点勉强读职校的赵佳敏,现在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现在就读于实验职中数控专业,在这学期的操作技能比赛中,我还获得了一等奖呢。”赵佳敏这样告诉我们,“初三时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曾经想过去打工,但因没一技之长而作罢。如果没来实验职中,我想我现在肯定一事无成。如今我享受了学校的助学金,第一学期还获得了一等奖学金,我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如果说当初读职校有些无奈,但进了职校后,从老师的教育引导中、从优秀校友的现身说法中、从自己对社会人才需求的了解中,职校学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鲜花和掌声伴随着艰辛和付出,“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于是,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学专业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努力以社会对技工人才的要求磨练自己,表现出了积极、向上、阳光的精神状态。很多学生觉得“在职校学到了真本领”,“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读技校不后悔”。
脚踏实地学做人
很多家长不愿把孩子送进职校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孩子会变坏。他们认为,职校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学风、校风也不会好,虽然自家孩子成绩不好,也宁可出钱把孩子“关”在普高。
家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因为毕竟职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但也正因为如此,职校老师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和责任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健康成长。
“在就读职校前,很多人都说职校的校风不好,但是我进入职校后,深感这是‘外人’对职校的一种偏见。这里有很多优秀教师,他们教书育人,对每个学生都能无微不至地关怀,而且讲课也很生动。更为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诸暨中专05财会专业的王佳飞说。
傅冬梅于2005年2月进入市工业职校财会高职班学习。谈到职校生活,她说:“到工业学校学习原本只是想学点技术,但到学校后,我不但在专业技术方面学到了技能,而且深深体会到学校对我们学生的关爱。学校围绕学生创设的‘成功教学’平台,开展的‘学习创优’活动,以及大面积的‘奖学金制度’,使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觉得只要自己端正生活的态度,甘愿从基层做起,凭着所学的技能,一定会有幸福、美好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