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都有弊案。今年,少数大学生充当高考“枪手”的现象引人注意。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已经激起民愤,司法和纪检机关也正在查处。
最典型的案件发生在安徽砀山县。据报道,在今年高考期间,那里发生了一起性质严重的集体替考案件,一些来自名牌大学的学生充当了替考的“枪手”,据安徽省教育厅称,砀山高考舞弊团伙联系的在校大学生共41名,多为2005级和2006级的大学生。除了“枪手”,还有当地的一些中学教师则充当“中介”和“内应”,让“枪手”顺利进入考场,还有一些唯利是图的社会闲散人员推波助澜,兴风作浪,把替考活动搞得颇具规模,颇有声势。据报道,在6月7日有两名替考语文的“枪手”被抓获后,砀山县在随后的考试中共有1000多名考生无故缺席。由此可见“枪手”替考现象之严重。日前,砀山县警方已刑拘几个“枪手”,尚有几个在逃。此案“水”有多深,到底牵扯多少人,司法和纪检机关尚在调查中。
由在校大学生代替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这是违法乱纪行为,有的已经触犯刑律,构成犯罪,性质极为严重,后果不堪设想。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依笔者看,大多数“枪手”也许是因涉世不深,一念之差不幸误入歧途,对他们应该抱着惩一儆百、加强教育的态度,大学生毕竟年轻,不知利害,不顾深浅,犯下大错。笔者作为一个当年也参加过高考、读过大学的“老同学”,愿意同“枪手”同学谈谈心,或是或非,或对或错,谨供同学们参考。主要想谈三点意思:
一是千万别干违法乱纪之事。古今中外,为了选拔人才,都有一套考试制度,在今日之中国,还没有找到比高考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高考受法律保护,有纪律制约,在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时,惩治考场舞弊实严刑峻法,对作奸犯科之徒甚至要杀头的。这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是完全必要的。比较官场、市场种种腐败现象,人们说,一年一试的高考考场尚为一块未被污染的“绿地”,这很值得珍惜。如果连这块“绿地”也被污染了,我们的民族、国家和伟大事业就很危险了。
二是千万别干见利忘义之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是教训,也是规律。据被抓获的“枪手”大学生交代,凡去替考的,每人可以拿到千元左右的“定金”,如果考上本科,再给万元报酬。这简直像商人做生意了。同学们的知识,这样卖掉不光彩。据了解,这些充当“枪手”的大学生,大多数家庭生活困难,但解决经济困难不能靠当“枪手”。当“枪手”,同窃贼去偷、强盗去抢、官吏去贪污受贿没有两样。“贫贱不能移”,大学生洪战辉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有志气、有能力、有作为,应学习这样的好榜样。
三是别忘了自己当年是怎样考上大学的。可以相信,那些当“枪手”的大学生,当年也是通过参加高考,经过激烈竞争,靠分数、凭本事才上去的。请设身处地想一想,在你们当年的考场上,如果混进来一些充当替考“枪手”的大学生,那公平吗?能容忍吗?你们还能考得上大学吗?十年寒窗,只待一试;寒门子弟,艰难跋涉,上个大学本来就不容易,倘若再加“枪手”捣乱,进行不公平竞争,那真是昏天黑地了。糊涂的同学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倘若因为当“枪手”违法乱纪受到刑事处分,大学势必除名,那将后悔莫及。
大学生走要好自己人生的步伐,特别是关键性的步伐。有些走错的还有机会回头重走,有些走错的关键步伐,很难再有重走的机会。人生之广阔壮丽,人生之路也坎坷艰险;有奋发向上的榜样,也有沉沦没落的教训。大学生充当高考“枪手”是铤而走险,是以自己前程、命运为赌注的一场赌博,而且是一场只输不赢的赌博,其中输得最惨的是“枪手”。(李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