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已经成为许多年轻家长的共识,“亲子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冰城市民所接受。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做行政工作的盛老师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已经一岁了,但他无论工作多忙,每周也要抽出半天时间陪孩子去早教中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就要以身作则,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记者走访哈市一些早期教育机构时看到,大多数陪同孩子来的是父母,也有主动请缨的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们。在生活训练课上记者看到老师这样教孩子:先用手绢或餐巾纸遮住自己的鼻子和嘴,然后将身体转向没有人的方向打喷嚏。擤鼻涕时,把手绢放在鼻子上面,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然后再换另一侧鼻孔。老师一边教一边提醒孩子们,同时按住两个鼻孔使劲擤鼻涕,会剧烈震动鼻窦,容易引发炎症。
据哈市有关专家讲,“亲子教育”孩子的年龄在孩子6个月至6岁之间,受教方式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和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在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学会观察和理解孩子;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自主、独立。父母应做孩子最好的朋友,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新闻链接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根据我国特有的家庭状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以及培养婴幼儿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