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教育  >  中考  >  实用信息
搜 索
"禁果"为何成"开心果"?
2007-09-19 13:03:29 来源:东方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暑假过后,东莞部分医院的妇产科,“90后”女孩人流人数比平时增加不少。据医生称,来做人流的学生年龄多在16~22岁之间,50%为高中生,还有些大一、大二的学生,甚至还有初中生。(9月18日《信息时报》)

  暑假之后是“人流”高峰,这样的事早已不是新闻——岂止一个暑假,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在一些未成年女孩那儿亦已成为“堕胎周”了。堕胎少女越来越多,堕胎人群越来越年轻,令人担忧。医学专家指出,未成年女性发生性行为及流产,会对健康带来很大的甚至是终身的伤害。然而专家的告诫,又有谁听?

  舆论总是将未成年人的性行为喻为“偷吃禁果”,但事实是所谓“禁果”,今天真的还能叫“禁果”吗?不少女孩根本不认为发生性行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相反,她们认为有男朋友而发生性行为是很正常的,倒是不发生性行为那才是不正常了——“禁果”在她们眼中早已成了“开心果”。

  对未成年人的出轨,人们已见怪不怪,舆论也已习惯于现成的理由曰性教育缺失。性教育不可或缺。但且不说以性工具、性技巧、性快感等作为卖点的性文化展,就常将自己称为性教育的载体,即使不搀杂商业动机的对未成年人的一些性教育,如今恰恰也是在围着安全套做文章。当性教育变成了避孕知识的传授,孩子们还真的能洁身自好、守身如玉吗?

  正如性的问题并不只是性,更涵盖了法律、伦理和道德等方面一样,未成年人的性行为也决不只是未成年人的事。从这个角度考量,与其说孩子把“禁果”当成“开心果”,折射出孩子性生理的早熟或者心路历程的迷茫,不如说它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如今“性观念”、“性道德”的现状。

  谁也不会说今天的社会已充斥犬马声色,然而犬马声色正从以前的过街老鼠变为招摇过市,却又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不说正襟危坐于讲坛之上的性学专家,怎样频频为“一夜情”鼓吹,更有甚者,连广播电台也将称渲染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性器官和吹嘘性药功能的“五性”节目连篇累牍地播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让少男少女将“性趣”当兴趣,把“性福”当幸福,也难!厘清了“禁果”变成“开心果”的来龙去脉,也就明白了该如何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