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du.dbw.cn/ 时间: 2016年01月26日 12:22:07
作者: 来源: 南方网 编辑: 张洋
在高校,期末除了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外,老师们还会布置一个任务——上交学期论文。但是,长春一所省属高校的王老师却有些郁闷,“我带的都是大三、大四的学生,18篇论文,几乎都是粘贴复制出来的”。日前,她写了一条微博,吐槽学生们的论文:“你们的论文都用心写了吗?都对不起我给你们写的评语!”(未来网)
当下社会的浮躁辐射了很多领域,学术研究领域也未能幸免,很多学生都对老师布置的论文采取应付的态度,甚至有些学生研究出了“论文速成宝典”,通过拼凑和抄袭快速完成一篇论文。
很多网友将这种现象的发生归咎于高校学生个人,认为他们知识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学术研究,也就无法写出论文。但是,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把原因只归咎于学生的个人层面,还应该认识到学术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由于行政与学术联系较紧密,研究者缺乏清净的环境和学术氛围;奖励和规范制度不完善,导致很多人“钻空子”。
要改变论文拼凑抄袭成风的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在高校学生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论文的拼凑和抄袭不仅仅是知识的缺失,还是严重的道德问题,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在日常教学中以自身表现去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建立认真的学术研究态度。其次,要在高校中开展“论文打假”;导师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把关,铲除学生论文造假的土壤,纠正审核不严的错误。最后,要建立健全奖励和规范制度,对待优秀论文要奖励,对待抄袭论文要严惩。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论文方面都是很肤浅地拼凑和抄袭,不少211与985等重点大学的学生每年在学术领域依然能提供不小的贡献。另外,国家也应该加强高等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让那些不想做学术的人可以多一些选择。
一篇篇论文组成了大学生涯,论文中体现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还是人格的塑造和学术的严谨。
(来源: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