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惩罚告密者”的女教师引发舆论关注。笔者关注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媒体所谓的“惩罚告密者”,其实是有种曲解原意的味道。其实,这件事的本身就是由一块巧克力引发的同学纠纷。某一位同学带巧克力来教室,因为这违反了班级的不许带零食来教室的规定,所以另一位同学向班主任举报。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也扣不上告密这顶高帽。而这件事还另有隐情,就是那位举报者曾威胁那位带巧克力的同学,如果不把巧克力给他吃,他就向老师举报。那位举报者“敲诈不成”,就向老师举报了。老师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对那位举报者的“勒索”行为很不满,就让那位带巧克力的同学当着举报者的面,把巧克力吃下去。
从这一简单的“巧克力事件”来说,这位教师并不是“惩罚”所谓的告密行为,而是对“敲诈行为”的惩处。应该说,这位教师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也体现了教育艺术。
如果事情到这一步,也算是圆满地解决了。即便是这位老师把这个案例记录下来,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案例在相关的研讨会上分享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位同时身为微博大V的老师把这件事情发在微博上。当然,如果媒体不紧抓教师“惩罚告密者”这个热点话题,这件事情也不会引发过多的关注。
在媒体的报道下,这位教师自然是赢得了好名声。但是,犯错的学生和他的家长,则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个小学生犯了个错,不仅被戴上了“告密者”的高帽,还被全国网民围观,这真的有点残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犯错也很正常。即便是未成年人犯了罪,相关法律也规定不公开审判,媒体报道也要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小学生犯个小错,不能让他在火炉上烤呀。
我们常说,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但在为“惩治告密者”叫好的舆论中,最忽视的还是那个犯了小错的孩子的隐私。从为学生更好成长的角度讲,这件事只是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必要在媒体上大书特书。但愿以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的时候,媒体还是放过孩子吧。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教科员)
《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21日第2版版名:中教评论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兰县坚定产业强县战略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09/08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新疆棉纺业:“强迫劳动”是美西方反华势力的谎言
- 疫苗接种进入“关键期”,哪些重点需关注?
- 水利部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防灾减灾调度更主动
- 受贿行贿一起查 中纪委:正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
- 最热夏季!欧盟机构:2021年欧洲夏季均温创新高
- 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表示中国是索坚强伙伴
- 慕尼黑国际车展开幕 聚焦未来交通解决方案
- 受疫情打击 南半球最大摩天轮“墨尔本之星” 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