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付强)随着珠海对外公布引才新政,近期火热的“人才争夺战”再添“新军”。在日前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才50人论坛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来自人才领域的专家、业者表示,各地通过解决户口、补贴住房等政策构建人才高地,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但在具体操作中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避免“一窝蜂”。
“以往的引才政策多向高端人才倾斜,普通大学生受惠有限,”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原主任陈化北直言,人才新政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马抗美指出,新政是人才理念逐渐升华的体现,可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人才的关注。
智联招聘CEO郭盛则认为,住房问题一直是年轻人才肩上的沉重负担,住房补贴政策可帮他们减轻压力,更好释放创新创业的活力。
以武汉“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为起点,出台引才新政的城市已达20余个。“求才若渴是好事,但不应导致人才政策的‘一窝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在他看来,引才既需政府引导,也应结合当地实际“按需出牌”。
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对此持相同看法。他认为,各地在制定政策时,应针对自身特点、区位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综合考量,“别人出台政策,就必须立刻跟上,这样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同质化。”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则建议制定学科目录,将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对接,确保人才“引进来”后能“有所用”。
浏览新政不难发现,落户、住房等是各地政策的主要“发力点”。然而专家们普遍认为,除了上述硬性条件,城市的整体工作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也是关乎人才能否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要提升城市的人文、自然、管理水平,为人才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胡建华说。
在目前出台人才新政的城市中,经济较发达者占据很大比例,这是否会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种风险是可能存在的,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马抗美指出,在国家层面建立长效机制,是逐步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
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认为,对于人才的主要流出地区,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补贴,保证各地可持续发展,避免“强者愈强、弱者恒弱”。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纪念抗战胜利76周年:传承爱国救国的精气神
- 截至9月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 中秋假期火车票明起开售!疫情对出行有影响吗?
- 暴雨黄色预警: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外交部:中国援外扶贫助力发展中国家减贫
- 阻挠国际调查的美国必须尽快配合科学溯源
- 美国20年反恐战争损失8万亿美元 约90多万人丧生
- 南非延长“国家灾难状态”至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