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教育  >  龙江教育  >  龙江要闻
搜 索
【教育乡村行】黑河市罕达汽镇学校刘占祥:甘于奉献只为乡下娃不输城里娃
2018-05-30 14:59:00 来源:东北网教育  作者:王春颖 姜姗姗 陈显春 霍枭涵 安泽 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30日讯(记者 王春颖 姜姗姗 陈显春 霍枭涵 安泽 编辑 王蕊)教育乡村行一行赶到罕达汽镇学校的时候,是上午光景。一走进学校,校长和教职工热情的招待采风团一行,但是独独没有看到“主人公”刘占祥老师。待记者找到刘占祥的时候,先入目的是操场上随意放在角落的一双男士皮鞋,再就看到了刘占祥穿着水靴站在花土上正在栽种山刺玫。他看到记者首先说了句:“这是给学生讲解生物课所需要的教具!”

刘占祥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学

  黑河市爱辉区罕达汽镇学校坐落在兴安岭苍苍莽莽的群山中,距离最近的城市黑河市240华里。这是由四所山里学校合并的一所乡镇学校,远离城市,远离喧闹。每年春末夏初,校园里便会开满了刺玫花,大山里的校园处处弥漫着刺玫的花香。

刘占祥与老师们一起种植xx

  待刘占祥老师栽种完山刺玫后,他脱去水靴如常换上工作服和皮鞋,带领记者前往教室接受采访。走起路来,记者才发现刘占祥的腿脚似乎不太好,看着一瘸一拐、上楼梯需要紧紧攥着楼梯扶手的刘占祥,记者心里狠狠地揪着疼。刘占祥的办公室在教学楼3楼,50余个台阶,上课、下课,每天重复着这样的步骤,往返至少十多趟。每天500余个台阶,一步一煎熬的苦楚,为了学生,他总是这样默默忍受。

  在采访中,记者最常听到刘占祥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我们乡下的孩子比城里孩子差”,这一比,刘老师先“比”的自己和城里教师。刘占祥是土生土长的罕达汽人,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教育教学基础相对薄弱,时间久了以后更感觉到自己在知识层面上的匮乏。于是他下决心努力学习,努力进修,一定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上来,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于是他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平时刘占祥比较喜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于是自费买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备课仪、数码绘图板、智能笔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他不但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还积极参与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幕课、百度优课等网络学习,并获得了大量的学习证书。有些学习他还是国家首批学员。

刘占祥在家中为学生们教学直播

  “虽然我已经48岁了,但不会因为有三十年的教龄就在教学路上止步不前。现在年龄大,电脑上的字有些看不清楚,他就得戴着花镜来学习网络上的培训内容,”刘占祥说,刚刚学习时他儿子总笑话他,说他这个岁数还学什么劲儿!可他依然坚持着,而且劲头越来越足。最近,他钻研起了网络教学直播。他说,乡下学习资源较为匮乏,学生想学有时却会收到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于是,刘占祥在自家做起了“直播工作室”。摄像头、打光灯、手写板、耳麦……记者在刘占祥家看到了直播需要的种种器材,不甚先进却令人望而生畏。

学生在家观看刘占祥教学直播

  “我总想着,我们乡下的孩子不能比城里孩子差,课下补课我们没条件,那就利用网络直播见缝插针,我把直播都录下来,分享到班级QQ群里,随时能查看,也能回放作为复习材料,”刘占祥说。

刘占祥进行家访

  罕达汽镇学校校长李树双告诉记者,每天晚饭后,学校都会组织教师进行晚自习,刘老师几乎总是讲台上的主讲人。结束了白天的工作,伴着明亮的灯光,一位将近五十岁的“山里汉子”不知疲倦地站在讲台上。他把对山里孩子的爱和对教育教学的执着娓娓道来的时候,他讲述着自己从教三十年的故事的时候,他讲解慕课等网络上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山里的孩子有这样一位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进而更会觉得如果乡村山野的学校里面多一些像刘占祥老师这样不知懈怠、孜孜以求的老师该是乡村教育多大的幸运啊。

责任编辑:王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