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教育  >  龙江教育  >  教育资讯
搜 索
专家:青少年近视需要体系化防控
2018-08-01 10:27:3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董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伟)在近日召开的爱尔眼科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表示,近视的医学干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这套体系应包括以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监测及干预为主的预防手段、以远视储备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为主的检查技术和以采取控制周边离焦点技术和改善调节滞后技术为主的治疗技术三个方面。

  据澳洲华伯恩视觉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球近视眼患病人数约25亿。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其中,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干预,到2020年,中国存在视力问题的人口数可能高达7亿以上。中国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院长、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瞿佳指出,近视主要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病症。近视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而环境因素中的近距离工作、户外活动、读写习惯、采光照明等与近视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关联。

  目前,近视的危害尚不为公众所全面认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丰菊称,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增长,眼球形态发生改变,发生其他眼病的隐患急剧增大。由于视网膜变薄,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发生视网膜裂孔、变性;由于晶状体营养受到影响从而使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增高;同时,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几率高于普通人群。这些危害都使得高度近视不容小觑。

  专家们一致认为,儿童青少年用眼习惯的规范,是预防近视的重中之重,而如何进行有效的用眼行为监测和干预矫正一直以来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难点之一。当近视一旦形成,控制近视患者度数加深,降低高度近视眼的发病率是科学防控近视的主要任务之一。

  目前针对近视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以角膜塑形镜为代表的控制周边离焦特殊镜片、以双眼视功能训练为主的改善调节滞后技术以及近视手术三种。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表示,青少年由于还在发育,不适合接受近视手术,目前能够有效控制、延缓近视发展、避免孩子发展成为病理性高度近视的安全方法之一,就是科学验配角膜塑形镜。研究显示,角膜塑形镜减缓近视发展的效果远优于普通框架眼镜:配戴普通框架眼镜的孩子一年近视大概增长50度至75度左右,有的甚至更高;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孩子一年近视仅增长10-25度左右。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角膜塑形镜。“因为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第三类医疗器械,必须要去有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必须要有相关资质的医生进行专业验配。”吕帆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上市角膜塑形镜的矫正屈光度最高为600度,适用人群年龄是8岁或以上。“也就是说,除非特殊案例,一般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患者或者8岁以下的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

责任编辑:王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