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生是绥芬河市第二小学的一名教师。在二十七年的教师生涯中,他主要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七年来,无论在贫困农村地区的学校,还是在口岸边境城市绥芬河,他都深深地践行着一名光荣老师的理想信念。
一、教书育人,勤勉自励,理想在农村教育中升华
1990年8月,刚刚从牡丹江师范学校毕业的刘学生,被分配到农村学校东宁县大肚川镇石门子学校任教。正如他的名字——“刘学生”一样,从此,他与学生结下不解之缘。学校条件比较艰苦,他吃住在学校,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初为人师的工作热情。因为,刘学生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在四年的师范教育学习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更是根植在他的头脑中。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一上班,领导就把初一的班主任、还有教授语文和地理两门课程的重任交给了他。他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精心备课。在利用中午和晚自习的时间和学生谈心时,他发现许多农村孩子存在厌学情绪,于是就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学习中体验快乐。班里的学生很快和这位刚毕业、充满朝气的年轻老师感情融洽起来。在刘老师的耐心帮助下,闫晓波同学克服了厌学情绪,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至今闫晓波的家长还经常对别人说:“如果当初没有刘老师,孩子早就辍学了,哪会有今天可心的工作。”
一年后,刘学生被调入了一个离家里五公里的农村小学教学点——东宁县大肚川镇小煤矿学校任教。那里学生不足百人,老师只有七、八名,他被安排当六年级的班主任。由于学校没有宿舍,每天都要骑自行车行走山间公路上下班。特别到了冬天,山间的寒风格外刺骨,骑自行车十分遭罪,但他从没有迟到过。有一年冬天,在上班的路上,他的右肩被四轮车的车箱猛刮了一下,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忍着剧痛,推着自行车继续向学校走去,因为他知道,还有十几个纯真朴实的孩子在等他上课。
就这样,他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十多年,他经常利用下班的时间为学习差的孩子补课,组织老师和学生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衣物,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感。他所教学生的行为良好率100%,培养优秀毕业生200多名。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做出了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嘉奖和学生家长的爱戴。
二、以德立身,身正为范,重教书更重育人
2005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绥芬河市面向全国的教师招聘考试,被聘为绥芬河市第二小学的班主任。
来到这座边境口岸城市工作后,他发现,这里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很好,但很多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俄罗期做生意而成为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些孩子形成了自我、极端、缺乏韧性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采取利用家访、开班队会、谈心、讲故事等多种方法进行教育。
班里的一名女生王文博性格内向,做什么事以自我为中心。刘老师利用中俄学生交流的机会,把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俄罗斯女孩安排到她家,在共同学习生活四天后她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活动后,王文博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趁热打铁,刘老师又多次找她谈心。此后,同学们发现王文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爱说爱笑,乐于助人,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刘学生同志在工作中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严于律己,身正为范。
2009年,一名女生在放学过马路时,被一辆车轧坏了脚面,需要在家休养半个月。刘老师主动去给她补课,使她的学习没有落下。家长非要请他吃饭答谢。他婉言拒绝说:“这是一名教师份内的事。”
班级中有一个叫杨千浩的学生,头脑聪明,学习成绩优秀。但在课堂中经常违犯纪律。刘老师在班级同学面前表扬杨千浩的优点,同时也公正地批评其缺点,并经常找杨千浩谈心:“老师教育学生是很公正的,学习好不能叫好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好才是好学生”。经过刘老师的不懈努力,这名学生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他教过的学生说:“刘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都很喜欢他。”
三、钻研业务,善于总结,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知识功底扎实、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方法科学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刘学生积极钻研新课程理论,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多次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学习培训,并把所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实、新、趣”的教学风格。
凭着不断努力,先后出了《陶罐和铁罐》《小草》等10多节骨干教师示范课。2016年,教学实录《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获得了“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2017年,教学实录《小屋》一课获得了“一师一优课”市级优课。他注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怕困难的勇气,这种理念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2017年,他带的毕业班成绩在全市名列第一。
多年的教学工作使刘学生同志感悟到:要不断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案例进行积累总结,用以指导教学工作。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大量论文,使教育科研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他发现学生在习作中大话、空话多,严重脱离生活,为了习作而习作。在习作指导课中,他能根据每篇习作的要求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具体的事例,亲自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经过努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切实的提高。为此,他撰写了《关于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论文,得到了其他教师的认可和借鉴。
在绥芬河第二小学工作期间,他指导青年教师10多人,被指导的教师都成为了学校的业务骨干。他经常带领组内成员开展备课和科研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科研水平。
四、仁爱于心,温暖学生,以大爱践行“大教育”格局
在农村任教时,有一个女学生学习刻苦,但家庭困难,家长逼着孩子退学。刘老师听说后,就去做她父亲的思想工作,最终同意让孩子继续上学。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有一次,学生张殿坤的家长找到刘老师说:“国外的服装生意我们必须去打理,绥芬河又没有什么亲戚朋友,想把张殿坤放你家照顾。”刘老师和爱人商量后,就让这名学生在自己家里学习生活了两年。上初中后张殿坤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还经常找刘老师求助。
多年的辛勤工作,加上人到中年,刘学生的健康状况出现了许多问题。2014年秋,他右眼做了白内障手术后,医生告诫他术后在家至少休息一周才能上班。但他只在家休息了两天就去上班了。学生和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他说:“没事,小手术,在家呆不住”。
2015年的一天,上课时,他突然感觉胸闷,喘不上来气。经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医生让他注意休息,并坚持长年吃药。2017年,他又被查出了颈椎增生,左臂经常发麻。家里人都劝他不要再当班主任了,他却说:“没事,我平时会注意的”。就这样,二十七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对教育的热爱,使他时刻拥有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他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带动着身边的教师。
多年来,刘学生同志多次被评为市级、系统级和校级优秀教师、绥芬河市“十佳”教师和绥芬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在学校老师眼里,刘老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甘愿奉献;在学生的心里,刘老师既亲切和蔼,幽默风趣,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既是他们的恩师,又是他们的朋友。
他教过的学生有很多已经成家立业了,但还与刘老师保持联系,遇到人生的难题时还会向刘老师求教,这份难忘的师生情就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的认可。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2021/08/27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五个一百”,浸润心灵的力量
- 27日新增确诊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云南)
- 红色血脉——党史军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庆谈判
-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给网络活力护航 为网络正气撑腰
- 穷兵黩武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钟声)
- 多国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存在
- 州长换人 纽约州新冠死亡人数“追加”1.2万
- 埃塞俄比亚地方暴力冲突造成至少21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