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去看望自己帮扶的几户贫困家庭,发现都是老人隔代照护留守儿童。进一步攀谈过程中得知,这类留守儿童会一直在自然放养状态下成长到七岁左右,再直接去上小学。个中原因,既有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有家长观念问题。
当前,贫困县脱贫攻坚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基础教育阶段的短板和欠账也要从源头治理。城镇学龄前教育目前比较受关注,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对其进行各种训练,并让逐渐长大的孩子参加各种培训来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其多方面特长。而同一时期的农村孩子,几乎没有接受系统的学龄前教育,大多数农村孩子是在玩耍中度过。
学龄前儿童应该在什么时候接受教育及学龄前教育应如何开展,并没有像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有着严格的过程管理和制度规范。对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而言,家长们往往对学龄前教育缺乏完整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大多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认为那是有钱人家孩子才会接受的教育。我曾在西部一个村庄调研,当地经济状况还算不错,但学龄前教育几乎是空白,村里没有托儿所或幼儿班。直到近几年,一些没有升入大学的青年返乡后,开始在村里创办幼儿班。即便如此,在幼儿班里,连普通的玩具都没有,幼儿园教师也大多未经过正规培训。家长们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只要能让孩子正确数数、识几个字就可以了。
文化传承和人的社会化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过短,会影响既有文化累积的效果。有生物学家提出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叫“幼态持续”,即漫长的幼年成长期——这使人类拥有一段漫长的学习时间和社会化过程,幼儿园、小学、中学这样一个长期正规教育的链条才得以展开,人类文化也才获得了延续和发展。
学龄前教育对儿童未来认知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今天,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那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将子女留在农村与自己的父辈生活,很多孩子甚至多年没有见到父母。在缺少父母对自身成长绩效的及时反馈和激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容易出现偏差和弱化。他们不仅没有从父母那里习得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规范、生活技能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像城镇儿童那样经历过有意识的兴趣发现或培养过程,更谈不上相应的训练。这种隔辈监护的模式不仅使这些孩子在初始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落后于城镇儿童,也容易为他们今后的性格养成、人生发展埋下隐患。现阶段,在我国农村边远贫困地区,55—70岁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仍不算高,偏低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有限的精力体力也使得这种隔代监管模式不堪重负。因此,有必要尽快补上农村学龄前教育短板。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加速流动的过程中,呵护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向前延伸到学龄前教育阶段,尤其是普惠到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逻辑上的必然,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曹东勃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云南省元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2021/08/27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五个一百”,浸润心灵的力量
- 27日新增确诊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云南)
- 红色血脉——党史军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庆谈判
-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给网络活力护航 为网络正气撑腰
- 穷兵黩武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钟声)
- 多国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存在
- 州长换人 纽约州新冠死亡人数“追加”1.2万
- 埃塞俄比亚地方暴力冲突造成至少21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