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不够用、报名排长队、熬夜抢名额——这不是在抢购降价商品,而是部分老年大学招生时的情景。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人。退休的老年人如何利用闲暇时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书画、摄影甚至英语培训的老年大学正在成为很多老年人的“时髦选择”。
教育资源下沉,家门口就能上课
11月1日上午8时40分,走进北京市朝阳老年大学麦子店街道分校国画课的教室,墙壁上挂满了书法、绘画作品。其中,一些国际政要参观时留下的字迹尤为引人瞩目。离上课还有20分钟,这里已经坐满了“学生”。9点整,20名老年人围坐一圈,开始听一名义务教员讲山水画创作。
秦春丽就是这所老年大学的一名“学生”。退休前,她是一名银行职员,已经在这里学习2年有余。每周2次课,秦春丽选择了书法和绘画。现在,她是绘画班的负责人,每次上课时提前来教室给大家开门、打水,等待同学们的到来。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在家除了给家里人做做饭也没有什么事可做,会感到无聊。自从我加入老年大学以来,不但充实了自己,连平常走在路上的感觉都不一样了。以前,对于路边的风景都是视而不见,而现在走在路上会时不时驻足欣赏一些美丽的风景,寻找书画创作的灵感。”秦春丽说。
老年大学不仅设置在一线城市,也延伸到全国各地。黑龙江大庆市的翟阿姨已从大庆油田物业岗位上退休1年,现在她在当地的老年大学学习诗朗诵课程,每周二下午上课。“当初是朋友推荐来这里上课学习的,自己也想多学一点东西让记忆力不要过早衰退。”翟阿姨说。
在学习的过程中,翟阿姨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专业性不够强、诗歌太长不容易记忆等,但她都一一克服了。“老年大学的学习还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受到老师表扬时会让我感到很自信,平时上课也会注意自己的形象和穿着,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
据了解,秦春丽和翟阿姨参与的都属于“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具有报名易、离家近、熟人多、互动快等特点,不仅实现了老年教育资源的下沉,也盘活了养老服务资源和各类文化教育资源。
招生火爆“一座难求”
随着老年人文化需求的丰富,如今已不是所有老年大学都能随到随学,很多稍有名气的老年大学人气火爆甚至“一座难求”。
10月17日午饭时间刚过,北京市东城区老年大学入口处就已停了十多辆老式自行车,这些车大部分来自上课的老年人。大家都提着一个深色布袋,装着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上课所需材料从各个方向汇入学校并走向各自的教室。“秋季学期开学已有一个多月。这个上学机会是我等了一年又经历一番‘争夺’才得到的,现在还有很多符合条件的人只能排着队,等有名额空缺。每年春秋季报名期,前来咨询或报名的老人,热闹时能从教务室门口排上十多米的队伍。”一名叫陈梨的老人说。
家住浙江湖州的徐桂春在家人的支持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湖州市老年大学学习,她报了书法和二胡两门课程。“每个学期十几节课,每周一节,平均下来每节课收费10元,几乎没有什么成本,费用我们都负担得起。”徐阿姨说,她所在的老年大学每到报名的时候都非常火爆,为了避免大家排队,已经改成网上报名了。
事实上,为争取一个名额,“熬夜排队”“拼点击手速”等现象已在多地上演。其中,在成都老年大学,学校招生数预计是2000多人,实际报名的却有2万多人;在上海,个别老年大学办学点出现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钟排队的情况。
专家指出,对老人而言,技能的提升和学历文凭的获得已无太多实际意义,与社会的接触、丰富充实晚年生活才是其主要目的。老年大学,更多的是提供一个“与人接触”“有点事情做”“消遣时间”的平台。很多老年人都表示:“年轻的时候没有上过大学,现在闲下来了,就想多学点东西,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之后感觉自己还没老,还能做很多事。”眼下“一座难求”的情形,说明老年教育已成为一种普遍性需求,而公益性老年大学收费低廉,抢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供需缺口依然很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20世纪80年代,老年大学开始兴起,最开始主要面向离退休干部,后来招收对象开始覆盖更多的普通老年人。而直到近几年,老年大学的稀缺性才开始被注意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超7.6万所老年学校,包括参与远程教育在内的老年学员共有超1300万人。相比于2.5亿的老年人口总数,老年大学需求潜力十分可观。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出台措施加以应对。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专门就“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作出部署: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建立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推进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为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提供支持;积极探索部门、行业企业、高校所举办老年大学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认为,目前老年大学大多集中在城市,学员也以离退休干部职工为主,部门和行业特点较为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展地区、东中部优于西部、内地优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老年教育的这种不平衡格局,有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
“从已有经验看,解决供求矛盾要从三方面加大办学力度:一是加大社区老年大学建设力度。办得好的老年大学应该发挥示范作用,利用加盟和分校等形式,联合和指导社区老年大学建设,扩大老年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二是加大远程老年教育发展力度。远程教育投资小,成本低,因地制宜,事半功倍。尤其是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远程老年教育。三是加大社会办学力度。现在老年教育的社会需求量很大,要尽可能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大学。”张晓林建议。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市场局多措并举抓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2021/08/12
- 牛!小伙推倒2万多张多米诺牌再现38个夺金时刻2021/08/10
- 32支球队参与北京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决赛阶段角逐2021/05/10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卫健委:11日新增本土确诊61例 涉及5省
- 国家将逐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严控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
- 金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人民币贷款7月增加1.08万亿元
- 图解|这八个“全球第一”,美国还真“名副其实”!
- 泰国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有望年底进入临床试验
- 为控制数量 纳米比亚售出57头野生大象
- 阿尔及利亚森林火灾已致6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