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清晨,在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大山深处山腰里的陇城镇山王小学,31岁的杨刚在干净整洁的校园满怀憧憬地等待着学生的到来。
这是杨刚担任山王小学校长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这一天他迎来了23名“新宝贝”——14名一年级新生和9名幼儿园新生。这学期,全校学生增加到83人。
初次担任校长,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杨刚有点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我是山王村的女婿,干不好没脸见人。”妻子就是山王村人,杨刚希望能给乡亲们留下好印象,便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和杨刚一样,即将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李晓慧也有些兴奋。她今年22岁,2020年从兰州城市学院毕业后,通过招考,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对工作才半年时间的李晓慧而言,担任一年级小学生的班主任,是个挑战。
为了迎接新学期,杨刚、李晓慧及其他3名本学年需要在山王小学“走教”的教师提前组织教研会,就“如何上好课”“如何备好课”“如何保障校园安全”“如何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深入探讨。杨刚还提前来到学校,熟悉校园环境、布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给学生报名。
9月1日清晨,他更是早早起床,把教案和工作计划反复看了好几遍。早上7点,山王小学的5名教师集体从陇城教育园区乘第一班车出发,前往学校迎接学生。他们用风车、塑料花等把校舍布置一新,到校后又抄起清洁工具,将校园彻底打扫了一遍。8点过后,幼儿园及一至四年级的学生陆续到校(山王小学目前只有4个年级——记者注),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开学第一天,李晓慧给一年级学生上了语文课,教他们朗读《上学歌》;又给四年级学生上了数学课。其间,一名新生因为在课堂上坐不住而号啕大哭起来,李晓慧安慰了好一会儿,但效果不理想,便又通知这名学生的父母来学校陪伴。
这一天,杨刚几乎忙得“脚不沾地”,他不仅要给三四年级上英语课,还要去各班教室看一看,协调其他教师带着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大课间时,杨刚又根据学生身高重新排列了课间操队形。一年级新生不会做操,有些高年级学生因为过了一个暑假里忘了不少动作,他只好挨个指导。
作为陇城学区第一名90后校长,杨刚想做出点成绩。他坦言,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陇城人,但此前在择业问题上,曾更倾向于城市。陇城镇距离秦安县有70公里路程,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留在这里就等于选择了“孤独”与“寂寞”。
陇城教育园区的建成投用,让杨刚安下了心。自2014年以来,秦安县多方筹措资金,建成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陇城教育园区,为乡村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同时,创新实施“走教”教学模式——教师下班后住在位于镇上的教育园区、白天乘校车去教学点“走教”,有效提升了学区教育质量。
在陇城教育园区,教师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奔头。大学毕业后,英语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的杨刚没带一丝犹豫,就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
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杨刚在不断进步。“老师们都住在园区,每周二、周四的晚上,大家都会按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听的多了、学的多了,我从一个‘小透明’慢慢变成了活跃分子。”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中,杨刚不仅教学水平显著提升,还与同事建立了友谊,“每天带着快乐上讲台”。
家在秦安县城的李晓慧也是奔着“走教”来陇城学区的。她考事业单位教师岗位时名列全县第十名,原本可以优先选择去县城周边学校任教,但考虑到自身职业成长,便决定来陇城“取取经”。
随着像李晓慧这样的新鲜“血液”持续输入,秦安县大山里的校园一天天在发生着变化。杨刚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因为“走教”,来山王村的年轻老师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比之前好了很多,很多村民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开学第一天,在杨刚等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琅琅读书声、欢快的音乐声从山王小学传来,小村庄平添了很多生机,年轻教师满怀信心,要把这些“宝贝”培养成祖国未来的栋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王豪)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道里区家热企均已具备条件 供热单位客服电话看这里2021/10/13
- 湖南卫视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协:将禁止武汉队注册新球员 怎么回事?2021/09/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公安部:10月20日起新增110个城市启用电子驾驶证
- 10余省份开打新冠疫苗加强针,你的疫苗打了几针?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要求确保中小学生学籍“人籍一致”
- 鼓励民众放弃塑料瓶饮用水,巴黎启动“免费饮水”
-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美国消费者通胀预期达历史新高
- 皮尤调查:过去十年美国家庭数量增长率达最低点
- 《鱿鱼游戏》现实“参赛者” 为还贷再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