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苗英丽,是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属于我们特教老师的艰辛与快乐。
一、在特殊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人
25年前,刚毕业的我怀着兴奋和憧憬,来到了杜蒙聋校,映入眼帘的可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一排低矮的土坯房教室,几乎每扇窗户都坏掉了,光线昏暗的办公室,只有十几位老师,破烂不堪的校园,甚至连院墙都没有。这与我想象中的窗明几净、书声朗朗真是天壤之别,内心一下子阴暗下来,觉得没有了希望,经过十几秒的大脑空白后我才回到了现实中。现实告诉我,这就是我理想和信念起飞的地方,我知道我的从教之路必须从这里起航,从那一天起,我就投身到学校聋生语训的工作中,我把刚毕业的激情和冲劲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
第一堂语训课,是我教师生涯中唯一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堂课。对这一群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言的孩子,我是手足无措、满头大汗。这些孩子年龄相差很大,很多孩子已经错过了语言训练的最佳年龄,并且由于发音器官长时间处于不运动状态,已经退化,只能发出刺耳的叫声,有时让人不寒而栗。但面对这一双双饱含希望的眼睛,我不能退缩,我要做点燃他们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颗星火。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发音的部位和原理,我经常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学生的手背,让学生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还让学生把手贴在自己的喉部、腹部让学生感受声带的震动、气流的强弱,在发舌根音时,让学生把手指伸进自己的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每天上午集体训练,下午进行单独训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训练30分钟,30分钟虽然不多,但全班加起来就是几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里我要反复的演示发音方法,时刻纠正发音部位,不停的带读。每天下来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疲惫不堪,但每一次听到学生发出一个能听清楚的音节时,那份激动,那份欣喜,不亚于作为母亲听到孩子喊出的第一声“妈妈”。虽然他们的声音还有些混沌,但在我心里,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和弦,这是学生们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无论岁月怎样变迁,无论时间怎样无情,只要想起当时的情景,想到学生说的那一声千辛万苦换来的“老师好”,我就会挺直腰杆,精神抖擞,继续前行。
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我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认可,担任了新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新生的年龄差距大(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只有八岁),又都没有上过学,惧怕与外人交流,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学生不洗脸,不洗手,甚至不会上厕所,就需要老师用耐心去教育,用爱心去理解,用信心去呵护。当时我的女儿也刚刚出生几个月,公婆、父母又都不在身边,家里的孩子需要照顾,学校的孩子需要呵护,怎么办?我经过与爱人的艰难沟通,取得了他的理解与支持。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手把手教他们洗脸、刷牙、穿衣服、系鞋带儿,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当回到家里时自己的女儿已经不认识我这个妈妈了。有人说我工作起来不要命,但我明白,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时间和汗水,而且自己又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没有经验,必须嘴勤腿勤,勤下功夫,俗话说“勤能补拙”嘛。那时候学校的教学设备差,连教学用的挂图都没有,我的学生又是一群听力有障碍的孩子,他们因为听不到声音已经失去了一个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因此直观图像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为了让教学更直观,学生理解的更容易,下班回到家里,我就画课堂的教学插图,涂上各种鲜艳的颜色,每天我都忙到12点以后才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们都能说出简单的句子了,有的学生还能和普通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了。几年的时间中我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也品味到了收获的艰辛。
我的女儿小小的年龄从来不黏着妈妈,像大孩子一样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上学。因为她知道妈妈没有时间照顾她,妈妈要上班,给她的学生上课,照顾她的学生起居,梳理她的学生的心情,孩子还知道妈妈教的是残疾学生,他们比她更需要悉心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心。现在虽然女儿已长大,但回忆起往事时,对女儿的那份愧疚仍然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可能是一名好老师,但绝不是一个好妈妈,因为身为妈妈的我把爱奉献给了别的孩子,给了我的学生们。
学生袁方方得了急性肠胃炎,当时交通、通讯都不发达,根本联系不上他的家长,于是我抛下年幼的女儿,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要住院观察一晚,我就在病房里陪护他,当时我年纪轻,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心急如焚,整整一天一夜没睡,嘴上起了一层火泡,当第三天他的家长终于联系上赶到学校时,康复的袁方方已经能在学校的操场上疯玩了,他的家长激动地说:“谢谢你,苗老师,让方方给你做干儿子吧”,看着家长感激的目光,听着家长感谢的话语,我好开心,再苦再累又算什么呢。
聋生陈清亮聪明好动,就是脾气大,有一天晚上他和同学发生了冲突,而晚上负责的生活教师没问明原因就批评了他,他认为教师冤枉了他,就悄无声息地连夜离校出走了。凌晨一点多,熟睡的我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被吓得声音颤抖的生活教师和我说明了情况后,不知所措的问我“怎么办”?我想陈清亮是个挺听话的孩子,他应该不会做什么太出格的事情,我决定先去他家里看一下,那时他家住在离县城二十多里地的一个小屯子,整个屯子都没有一部电话,于是我让爱人用三轮摩托车载着我去他家,二十里田间小路,我和爱人摸着黑、颠颠簸簸、险象环生地走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凌晨三点多才来到学生陈清亮家,到他家一看陈清亮正躺在炕上呼呼大睡呢,我是又好气又好笑,看着家长歉意的笑脸,连忙说“没事!没事!孩子没事就好!”。
日常的德育教育我主要抓行为习惯和感恩教育,所以平时我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当觉察学生思想波动或异常时,我及时了解情况,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防患于未然。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翟亮与社会上的聋哑犯罪团伙联系,有离家出走想法。我发现这一迹象后,立即向学校报告,与他促膝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父母恩谈到师生情,从家庭的温暖谈到社会的复杂,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通过几天的谈心,他从抵触情绪中渐渐的转变过来,向我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与聋哑犯罪团伙联系了。那以后我在思想上更关注他,生活上照顾他,在班级管理上重用他,让他做班级的劳动委员,逐渐稳定了他的思想。他逐渐成为了一个遵规守纪、学习努力的好学生。后来他经常替我做别的学生的思想工作,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多年来,在我校的精心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残疾学生们在学习中成长起来,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在园林当了护林员,有的在制造厂当了工人,有的入选了中国聋人雪鞋队。还有多名学生入选中残联、省、市残疾人艺术团,他们多次在世界级赛事和国家、省、市的书法、美术、舞蹈、体育、演讲比赛等获得大奖。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国家、省、市、县、学校争得了荣誉。这是我们学校的领导和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工作给我的最大的骄傲。
张萍也是耳聋学生,她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我在生活上照顾她,在学习上鼓励她,课堂上多让她发言,帮助她融入到同学中去,为她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帮她建立自信,向她投去关爱的目光,让她时刻感受到一份真挚的关心和帮助,慢慢地她的学习与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得爱学习了,关心集体了,还积极踊跃地参加学校的舞蹈队。后来她参加演出的舞蹈《顶碗舞》、《绿》、《绢花迎春》等不但在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得金、银奖,还参加过黑龙江省和大庆市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1998年我们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温乐同学考上大学了,喜报传来,学校的全体师生都乐开了花,我暗暗下了决心,要让我的学生也考上大学,要让他们学有所成。想考大学就必须教他们学习高中课程,在师范学校上学时没学习过系统的高中知识,这可是难倒我了。教材、资料全部找齐,只能现学现卖,有不懂的晚上去求教高中老师,困难重重,脚步艰难啊!但是为了这些学生我必须迎难而上,每备一节课要用几个小时,然后把教案拿给高中的老师看,过关了我再去讲。就这样我坚持带领他们学完了高中课程。可是在我的学生进入高考冲刺阶段时,我爱人的尿毒症病情越来越严重,我犹豫了,爱人的生命,学生的前程,我应当选择哪个。领导和同事们都劝我回家照顾爱人和孩子,但看到我的学生那天真、渴求的目光实在不忍心丢下他们不管,那时县城里的医院还没有透析室,于是我咬着牙奔走在学校和大庆市龙南医院之间,一个人当两个或三个人使用,努力地把时间串开,有时一天只能睡两个小时,经常在火车上看着教案睡着了。半年下来,我瘦了十几斤,最终学生考完了大学,不久后爱人也离我而去。憋屈了多年的眼泪一下子喷薄而出,心里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六神无主,以后的日子咋过。可是在我最悲观、最无可奈何、最无依无靠的时候,是我的学生用他们的一封封书信,用他们特有的话语(有时候句子还不太通顺)还有我懂事的孩子的安慰,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让我坚强地站了起来。
随着聋校转型到特殊教育学校,我做了培智生的班主任,这些孩子残疾的类型不同,自控能力差,但看到家长期待的眼神,我瞬间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是的,因为学生的残疾,给我带来了诸多教学上的困难。失去了听力,有限的手语让我们和聋孩子们沟通有很大局限;没有光明,我们很难让盲生感受到世间绚丽的风景和多彩万变的事物;在思维迟滞简单的智力障碍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很不容易教会他们哪怕是最简单的常识。但是正如水手搏击风浪一样,教师的幸福不就是克服困难把学生教好吗?
桑然同学有点狂躁症倾向,他的母亲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父亲常年打工无法接送他上学放学,他因这些身体和家庭的原因不能正常到学校就读,为了保证了他的学业,我就一次次“送教到家”,一直坚持到他小学毕业。
有一名叫徐强同学患多动症,无法安静地上课,每天必须打开自来水龙头玩儿水。有一次老师想叫他回教室上课,他不但不听,情绪特别激动,一拳打穿了塑钢窗的玻璃,幸运的是他的手只是受了一点儿皮外伤。为了改变他,我经常陪他一起看书,一起做游戏,一起玩儿水,渐渐地发现他喜欢画画,就给他买了一些绘画的书,一有时间就陪他画画,转移他的注意力,他玩水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他开始跟我交流了,听话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他手里紧紧抓住一小把瓜子,送到我的面前,说:“老师,给你,瓜子”,简单的几个字,我却体验到了幸福的滋味,内心充盈着满足感。我为他设计了在画中学的教学方法,把语文课教学融入到一幅幅的画中,几年下来,他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他的画《森林中的小鸟》被北京星星教育研究所收录在画册里,《爱雨》收录在自闭症儿童画册里,《海边的灯塔》在“第十一届全国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卓越的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25年前我登上特殊教育的讲台,我从没后悔过,有人说教那些智力障碍的孩子,充其量就是一个保姆而已,教他们一辈子也不可能教出个大学生,不可能教出一个功成名就的大人物来。但我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我用爱把这个“保姆”做得很卓越。
有一次上课杨新突然把桌子掀翻,人也顺势倒在地上,不停的滚来滚去,嘴里尖叫着,抓到什么就砸自己的头,我去抱她,她却结结实实的给了我一个大耳光,打的我耳朵嗡嗡响,但我顾不了这些,强行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直到他的情绪稳定下来。面对孩子的粗暴行为,我认为他们都是无意的,有的孩子是想以抓人,吐口水等行为引起环境的改变和大家的关注。有的孩子是因为药物等原因导致情绪异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班上有个叫王月的多动症女孩儿,爱不停的旋转,常常在座位上坐几分钟就会站起来旋转,一次,我发现她有四五分钟没离开座位,而且依稀闻到一股臭味儿,便带着王月去厕所查看,发现她因为拉肚子,腿上裤子上已经沾满了大便,我就自然地打一盆水给王月清理干净,在这个过程中,我没嫌弃、没抱怨,只是不停地安慰王月。事实上,面对着一群常常自言自语,流着鼻涕,流着口水,时而大吵大闹的残障孩子,给他们系鞋带儿,擦口水,拧鼻涕,清理大小便,像这样的事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所有老师都一直无怨无悔的在做,我理解,这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不平凡。
智障的孩子常常会被歧视,他们敏感而自卑,他们的家人迷茫而困惑,带着这些困惑,我针对自闭症,言语障碍,脑瘫,唐氏综合征等个案,翻阅了大量书籍,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讨教,在此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系统的集体教学,感统训练,语言训练,行为分析,音乐治疗等,一个个特征各异的学生,一项项专业化的内容,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家长的困惑逐渐有了方向和答案。孩子们从哑口无言到字句清晰,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生活自理,从抓人打人、自我伤害到学会合理宣泄情绪,从欺负他人到乐于助人,从只知道惹是生非到能自食其力,听到家长说:“苗老师,多亏有你”,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三、在特殊的园地中,做爱的传递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学生身体有残疾,但这丝毫无损于他们有一颗和健康孩子一样纯洁善良的心灵,呆滞的目光、空洞的双眸,也丝毫不能阻挡它们的人生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当我们的审视的眼光,超越了外表深入他们的内心,我们就能看到残疾孩子一样可爱和美丽,我们就同样能感受到生命和生命对话的喜悦。
刘正军,总是不敢与别人说话,也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关心他,鼓励他,渐渐地他愿意与人交流了,也爱学习了!有一次他在我的办公室不小心把墨水瓶碰到了地上打碎了,随着啪的一声爆响,刘正军第一反应竟是直溜溜的跪在我的面前,等待我的惩罚,我很愕然,我先去扶他,他也很抗拒,当我两手抓到他的胳膊时,他疼得大叫,当我掀起他的衣服时看到的是多处的青紫於伤,当我问他是不是有人打他时,他扑在我的怀里嚎啕大哭,我也陪他哭了一场,事后才问清楚是他的继父经常打他,每次喝醉酒后,都让他跪着。第二天,我联系到了当地的派出所帮忙,驱车30多公里,来到他家,向刘正军的继父宣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他知道虐待儿童是犯罪行为,并让他知晓他有抚养的义务,正军长大后有赡养的义务,要好好对待孩子,在法律的压力下,在感情的感召下,正军的继父承诺了不再打他,并对他好。回家后,还是不放心,两周后又去他家,看到刘正军满脸笑容,跟爸爸在园子里劳动呢。
多年来,我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来的经验,编写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第一本语文校本教材,我还带领多名教师一起建立了我校学生成长档案库。以我的班级为实验点开展的“一事一记”语文学习方法实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我还积极参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集体备课、业务讲座、听评课等方式指导帮助他们,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市、县教学比赛中获奖。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飞逝,我的学生中很多人都已经结婚生子为人父母了,但他们走入社会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总会说:“不怕,问问苗老师,她一定能帮助的”,他们就这样对我寄予了生命的信赖和托付。我的岗位的特殊性,就这样赋予了我们一份神圣的职责----对残疾孩子一生的幸福负责。高尔基说“感到自己是人们所需要的亲近的人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她会给你们无限的幸福”。特殊教师这个岗位正带给我这种无限的幸福,特殊教育的校园是一个充满了人性光辉和爱的厚土。各级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界组织和团体会经常看望慰问我们特校师生,每个学期都有一些机关团体和好心人来我们学校关爱残疾孩子,在这个校园里无私的奉献和爱太多了,我们时常被感动和震撼,并在其中荡涤和净化着自己的心灵,于是我们很自然地逐渐地将奉献爱和播撒爱作为生命的一种常态。
列夫托尔斯泰说:“爱和善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和唯一可能的幸福”,特殊教育的岗位,给了我一个播撒爱和善的乐园,我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当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我无怨无悔。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2021/08/27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五个一百”,浸润心灵的力量
- 27日新增确诊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云南)
- 红色血脉——党史军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庆谈判
-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给网络活力护航 为网络正气撑腰
- 穷兵黩武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钟声)
- 多国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存在
- 州长换人 纽约州新冠死亡人数“追加”1.2万
- 埃塞俄比亚地方暴力冲突造成至少21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