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教育  >  龙江教育  >  教育资讯
搜 索
一对年轻父母的育儿之惑:“到哪去学做父母?”
2018-11-06 09:53:44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杜玉全 廖晓琴 张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参照身边人

   “也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方式来”

  在几次交谈中,记者发现,孙富贵和胡玲在一些同等年轻的父母中要成熟得多,对育儿问题也有诸多自己的思考。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弥补自己为人父母的空白,也在为此做着积极的尝试和摸索。

  胡玲把周围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的孩子都当成了参照对象。一次,看到同事的孩子在很生气时没有大哭大闹,只是说了一句“我生气了”,胡玲感到很惊讶,“这其实是孩子的自我情绪管理问题,但一定也和家人的教育分不开”,接着,胡玲就开始询问同事平时是怎么与孩子沟通的。“我也会观察周围的孩子,看到有我觉得好的,我就会去取经。但自己家的孩子自己肯定最了解,也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方式来。”

  胡玲说,孩子4个月大时开始隔母乳了,“当拿得稳奶瓶的时候,我们就把奶粉兑好,待水温合适后,摆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主动去取,而不是帮他拿着它只管喝。”吃饭时,全家人达成一致,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提前喂,要么边吃边喂,要么大人饭后再喂,“总之不能让孩子养成过分自我的习惯。”

  采访的当天,夫妻俩带着孩子在社区外的一个小广场上玩耍,广场周围摆放着不少涂着卡通图案的石墩,小家伙好奇,迈着晃荡的脚步往石墩奔去,两人没有阻拦,在身后护着孩子走了过去。小家伙伸出双手,抱着石墩跌跌撞撞来回转了好几圈,夫妻俩都没伸手,只是站在孩子身后。“不用太谨小慎微,他喜欢好动我们就站在身后,只要防着不受伤害就好了。”

  胡玲也有自己的迷茫。现在孩子的教育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身边同事的孩子普遍大一些,经常会讨论在上学前给孩子上一些夏令营课程,或是报哪些课程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等。胡玲心想自己孩子虽还小,但也担忧自己以后会不懂孩子的心,不知道自己选的是否是孩子真心喜欢的。

  孙富贵感叹道,现在变化太快了,不像过去老一辈养孩子了,只图孩子能够吃饱穿暖就好,也不能仅单纯用严厉的方式喝止孩子某些不当行为,比如孩子不能动的东西,以前会直接拿走。

  专家说法

   “偏向一种教育方法,让孩子按自己规划发展”是父母需注意的误区

  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傅艳和她所在的公益组织长期关注家庭亲职教育,孙富贵参加的这堂课程,也有“云公益”的参与。傅艳介绍,在国外,亲职教育会伴随着父母的各个阶段,与其说是父母教育孩子成长,不如说是父母自身的成长过程,但亲职教育在国内还未成体系。

  不过,年轻一代已开始认识到父母责任,这样的觉醒和意识意义显著。“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大批的孕妈妈都开始了生育前后的学习,开始从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的奶粉哺乳回归到母乳喂养,一些社会机构、社区也开始开设一些相关的讲座和培训课堂。”

  但依然还不够。傅艳介绍,当下亲职教育的参与者中,有很多是因为父母自身教育缺失,“吃了苦头”才开始意识到需要重视家庭教育,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做父母,“尽管说不上晚,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而针对孩子不同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特质、心理以及相应的问题都应该有相应的父母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学会做父母,让他们承担起做父母的职责。

  傅艳说,年轻一代逐渐走上婚恋育儿阶段,与老一辈不同,当下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中难免会娇气一些,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在做父母后回避父母职责,让老一辈在带完儿女后再带孙儿。但一个好的方面是,年轻父母其实更有自身的想法,有求知欲。

  傅艳也补充道,父母需要注意一个误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教育者,容易偏向去学习一种教育方法,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红星新闻-成都商报记者 杜玉全 实习生 廖晓琴 张芳)

   编后

   带孩子,可以随意一点

   做家长,重在言传身教

  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最好成大才,所以,家长才会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

  其实,育儿完全可以随意一点。回想我们的成长经历,谁不是一路磕磕绊绊呢?一切都事先谋划好,真的就能一帆风顺吗?未必。在教育的路上,走一点弯路,吃一些小亏,不仅对孩子,对家长也是有益处的。

  所以,只要孩子不学坏,家长其实可以放任一点,随性一点,但也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一回家就玩手机,一页书都不看,如何做到言传身教?只有先提升自己,才能做好父母。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