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教育  >  龙江教育  >  龙江要闻
搜 索
哈工大附中初一十八班全体同学参观哈工大博物馆
2019-01-13 14:19: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3日讯 1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十八班的全体同学参观了哈工大博物馆。

  哈工大博物馆沉淀着大学90余年的文化底蕴,收藏了哈工大历史,见证了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从校史展厅、光荣革命传统、知名校友和科研成果等展厅穿过,哈工大90年沧桑与厚重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些已被岁月风化剥蚀、泛黄的旧照片和教材、著作、证书、作业、笔记等都印证了学校的一段发展历程,那么多遥远且不为人知的史料和藏品令人咋舌惊叹。

  “工程师摇篮的精品之作”是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哈工大教师和学生为哈尔滨留下的永久记忆和贡献。大家熟悉的霁虹桥、果戈里大街的重要景观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哈尔滨清真寺、哈尔滨极乐寺(鼓楼、钟楼、藏经楼)、索菲亚教堂等保护建筑,都是哈工大师生设计、主持修建或指导监督改造的作品。哈工大航天人才培养的历史功绩在这里展出:孙家栋、李继耐、胡世祥……航天精英代表在哈工大闪亮的群星中,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以自己的成绩报效了祖国,也为哈工大争得了荣誉。

  步入“光荣革命传统”展厅,一组组照片和故事撼人心魄,哈工大不仅是工程师的摇篮,还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反帝斗争中,哈工大学生是哈尔滨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在反日斗争中,哈工大进步学生游行示威、到珠河游击区与抗联英雄赵尚志一起战斗、英勇参军参战,还有一些学生壮烈牺牲……这些内容都一一以大量的照片、史料等藏品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感到震撼的同时,还引得同学们的深深地思考,哈工大90余年的命运,始终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有一个展区吸引了同学们久久注视,并拍照留念: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震撼!哈工大培养了如此多的航天精英,让同学们心潮澎湃。

  参观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很受教育和感染,能学习生活在这样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优久历史的学校里,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增进了同学们对哈工大历史与传统的了解,感受到哈工大的创新发展和拼搏精神,珍惜他们在哈工大学习的美好时光,明确自己的责任,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鞭策自己,发扬爱国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强大作出哈工大人应有的贡献。

  哈工大博物馆简介

  2010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又诞生了一个博物馆——哈工大博物馆。它坐落在公司街一座奶黄色的二层小楼——哈工大"老土木楼"。"老土木楼"建于1906年,这一年是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的第四年。1909年这里曾是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920年成为中俄工业学校(哈工大前身)的校址。它历经百年,仍不失为欧洲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20世纪20年代,登上这座建筑的三层瞭望塔楼,松花江清晰可见,整个哈尔滨一览无余,所见的风光无与伦比。哈工大博物馆虽算不上高大宏伟,但却深沉含蓄、端庄典雅,标志性的拱形门、外墙哥特式的浮雕,这百年古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展品,诉说着哈工大那些沧桑巨变的历史故事。

责任编辑:王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