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 罗沙)最高人民法院2日发布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影响。
意见提出,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及时保障胜诉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依然是执行工作的工作重心和主线。执行工作对各方当事人影响重大,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严格规范公正保障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严格规范纳入失信名单和限制消费措施方面,意见明确了不得采取惩戒措施的几类情形。其中规定,单位是失信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等纳入失信名单。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园贷”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的,一般不得对其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措施。
被限制消费的个人因本人或近亲属重大疾病就医,近亲属丧葬,以及本人执行或配合执行公务,参加外事活动或重要考试等紧急情况亟需赴外地,向人民法院申请暂时解除乘坐飞机、高铁限制措施,经严格审查并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给予其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暂时解除期间。
意见明确规定,限制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是指限制其子女就读超出正常收费标准的学校,虽然是私立学校,但如果其收费未超出正常标准,也不属于限制范围。人民法院在采取此项措施时,应当依法严格审查,不得影响被执行人子女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
意见同时规定,各地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对于决定纳入失信名单或者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被执行人,可以给予其一至三个月的宽限期。在宽限期内,暂不发布其失信或者限制消费信息;期限届满,被执行人仍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再发布其信息并采取相应惩戒措施。
针对实践中有的法院存在的超标的查封和乱查封问题,意见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纠正实践中出现的超标的查封、乱查封现象,畅通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对有关线索实行“一案双查”,对不规范行为依法严肃处理。意见还提出,依法适当采取财产变价措施,适当增加财产变卖程序适用情形,在财产变价环节确保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充分用好执行和解及破产重整等制度,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出资人、员工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为推进律师全面、深入参与执行工作,最高法同时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明确律师在促进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优势,构建律师与当事人、律师与执行人员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巴彦县“黑土保护第一村”整村秋翻整地 打好农业生产基础2021/11/05
黄轩谈从影14年心态变化 称演员应和观众保持距离2021/11/02
NBA球员年收入排名出炉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谁?2021/10/18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世界开放报告2021》亮相第四届进博会
- 昨31省份新增本土病例40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
- 雄安新区交通一卡通面世 助力京津冀互联互通
- 国家发展改革委:蔬菜供应量充足 居民消费有保障
- 辉瑞新冠口服药获进展 疫苗临床试验却曝“丑闻”
- 市长索比亚宁:莫斯科如何成为新型工业化中心?
- “韩国人原爆牺牲者慰灵碑”引日右翼媒体跳脚
- 又一起!印度一医院发生火灾11名新冠患者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