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今天要确认他们的升学志愿。可是昨(23日)天,一些家长和部分学校却碰到了志愿填报中不同渠道消息相互矛盾的蹊跷之事。一些学校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名校录取率,鼓励那些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大胆报名校,说即便四大名校录取不了,其他学校也会当二志愿录取的。对此,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提醒,考生这样做比较危险。
估分560,老师鼓励报名校
“我家小孩文化分估计560到570分,他回来跟我们说,老师叫大胆填报四大名校,五中、三中、七中这类学校当第二志愿填,没问题,会收的。可你们不是说往年都一志愿就录满了吗?我们觉得特别奇怪。”南京鼓楼区一学生家长着急地问南京五中的招生工作人员。该校工作人员介绍,一个上午她已接到30多个这样的电话了。据了解,昨天,这位家长提到的几所学校都接到了类似的询问电话。
鼓励学生这样“冲”很危险
可以确认的是,从往年情况看,这些学校基本上一志愿全部录满,只有南京三中在前年的招生中出过意外。在此前的招生咨询会上以及记者的采访中,这些学校均未承诺录取二志愿考生。
“我们不知道学生和家长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按照那位家长说的,560—570分的文化分,一志愿填报四大名校,落榜的可能性很大。而三中、五中、七中这些学校一志愿就满了。这些学生要是真这么填报,很危险。我们跟我们的学生也反复强调这一点。”南京市一所初中的校长昨天一边整理学生交上来的志愿表一边说道。
家长帮孩子选志愿堪比选股票?
南京7万余中考考生今天都将交志愿表。是上高中还是上职校?是拼命挤进几所名校还是量力择校?这些都是摆在家长面前很现实的问题。上什么样的高中就意味着将来上什么层次的大学,社会和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在不断前移。
孩子年纪尚小,自己做不了主,家长又缺乏经验。有些家长全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或社会功利取向,有些家长不善于分析预测各校的招生情况,也有些家长没有冷静地分析自己孩子的能力、求知欲望、发展潜力,非上重点高中不可,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送进名校的大门。正是家长对上名校的过分看重,导致了他们填报志愿“听风是雨”。这部分家长就像是股民,给孩子选志愿就像选股票,现在股票信息满天飞,却不知道该选哪只。
【中招四大怪现象】
现象一强迫考生填报本校部分完中为了保证本校高中生源,采用软磨硬泡的手段强迫考生填报本校,剥夺考生自由选择志愿的权利。招生部门权威人士表示,任何人无权强迫考生填报志愿。
现象二制造谣言误导考生
有个别区为保证本区高中的招生,授意本区初中向考生宣传:不要填报其他区的学校,因为他们只收本区的考生。而根据招生政策,市区高中招生都是面向市招办规定的招生区域招生,不存在只能填报本区高中的说法。
现象三在高考数据上动手脚
有的学校为了占据在同层次学校中的生源竞争优势,弄了真假难辨的2006年高考数据,印发给考生和家长。中有提高本校的上线人数、压低部分学校数据的嫌疑。
现象四滥签承诺协议
有的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大量和考生家长签约。用奖学金、免学费、进实验班或强化班、不达线也能录取等承诺来吸引学生填报。而事实上,这些学校的签约人数是其招生计划的几倍,根本无法兑现。(金鑫刘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