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内各高校纷纷进入考期,随着一门门考试的结束,校园里关于处理违反考纪学生的通报也接踵而至。在各高校不断严肃考风考纪的同时,在面对学校严厉处罚的同时,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大学生铤而走险?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我知道错了。有好多话憋在心里但说不出来。看着白发苍苍的父亲,想起已逝的母亲,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为了准备考研复试,我提前返校。正赶上室友由于照顾患病的母亲而耽误了补考复习,更重要的是这次补考是他的最后一次机会。他要我帮忙,最终,我答应了他的请求……老师我知道错了,我后悔,悔透了心,悔透了肠!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还有四个月我就毕业了,研究生都考上了,而现在就这样离开,我不甘心。给我次机会吧!求求您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是一年前哈市南岗区某高校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替考被学校开除离校时在校园BBS上公开发表的检讨。
一年以后,这一幕又重新上演了。2007年6月末,在南岗区某高校的期末考试中,19名作弊的大学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其中2人被警告,14人被留校察看,其余3人被开除学籍。依然是悔恨的泪水,然而又能挽回什么呢?
据记者了解,6月底到7月初哈市各高校纷纷进入考期,包括四六级考试在内,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因为作弊被处分的学生。记者在哈市某高校看到对16名大学生进行处分的通报被张贴在学校教学楼的公告栏中,其中15人被留校察看,1人被开除学籍。在哈市某高校的独立学院,也有60名大学生因为在四六级考试中使用通讯工具作弊而被学校通报,其中41人因携带通讯器材进入考场被严重警告,5人因携带小纸条进入考场或在考场打开手机被记过,14人因替考或用通讯器材作弊被留校察看。
◆铤而走险的诱惑◆
在2005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写有“学校给予学生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规定中还写有“学生有‘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情形,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各高校也根据该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处罚办法,比如,哈尔滨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警告以上处分,处分结果将被写入学生档案,不能取出。
但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高校的期末考试中仍有同学铤而走险,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继续作弊。
哈市某高校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刘瑞说:“大学生作弊主要还是因为作弊成功的诱惑太大了,现在学校评优、评奖学金,看的都是学生的成绩。在学校,如果差几分没有通过还要参加学校的补考,毕业的时候如果还有挂科根本拿不到毕业证。相比之下,作弊可能是一些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捷径,所以他们宁愿挺而走险。”
该校另一位大学生孙磊说:“我们班前几天就有在考试中夹带小纸条的,而且没有被老师发现,据那个同学说,他基本全抄到了,打个八九十分不成问题。听了他的话,我心理很不平衡,我在考试前连续好几天熬夜看书、做题,可是成绩肯定不到80分。如果那个作弊的同学拿了奖学金,对我们这些用功的学生来说太不公平了!”
省社会科学院社科所所长赵瑞政表示,考试方式中的弊端也是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他说,现在考察大学生对某门专业课的掌握程度靠的仅仅是一张试卷,学校和用人单位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卷面成绩,这使得部分没有用功学习的学生会存在赌博心理并尝试利用作弊通过考试,因为只要不被发现他们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如果想减少作弊现象应该从考试方式的改革入手,比如将答卷改为答辩,让教师面对面考察学生能力。
◆一场输不起的博弈◆
正当有些人心存侥幸在考场上用作弊赌未来时,那些输掉了的大学生却黯然神伤卷起铺盖离开了学校。日前,记者在哈市某高校见到了在四级考试中因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的大学生小姜,说起自己被处分的事情,小姜仍然懊悔不已。他说,已经快毕业了,学习成绩一般的他,为了找份好工作,想到了在四级考试中作弊,可是他还没等抄花钱买的答案就被老师抓到了,并且给予了开除学籍的处分,由于他已经大四了,学校规定他的档案也不能拿走,要留在学校一年。小姜说,真是没想到自己一个冲动的决定毁了整个大学生涯,现在四年的时间就算是白费了,学校扣了档案他也不能出去找工作或者重新考学,又要耽误一年的时间。小姜说,这几天他几乎吃不下饭,他现在每天都在盼望事情出现转机,而且这件事他也没有告诉父母,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开口,他怕父母会受不了。
对于大学生的作弊行为,赵瑞政表示,考个好成绩虽然可以为学生带来获得奖学金、找到好工作等诸多诱惑,但是大学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旦作弊失败,他们要承担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他们可能被开除,作弊的行为会被写入档案,学生的诚信将受到社会的质疑,这样的代价学生根本承受不起。赵老师奉劝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弊的危害,同时他也呼吁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以及学风的建设,让大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意义,不要铤而走险。(张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