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方面兴趣不足、缺乏动力,职业认知程度也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高,而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又明显好于普通中学生——中职生:驿动的心寻求最佳平衡点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主持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学习、成长、生活和职业等维度,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性,他们在学习方面兴趣不足、缺乏动力,职业认知程度也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高,而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又明显好于普通中学生。中职学生究竟拥有怎样的一颗“心”?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走进中等职业学校,当你在实训基地看到专心操作大型机床的数控专业学生,当你在校园职业大赛看到T台上展示设计的服装专业学生,当你在招聘现场看到一举一动都恪守职业礼仪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时,你会为他们的训练有素、学有所长感到欣喜,但是,你也许没有想到,在这认真而又青春的面孔后,隐藏着的是一颗颗敏感驿动的心。面临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的多重压力,他们比普通中学的同龄人承受着更重的负担,也因此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有研究者认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主持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学习、成长、生活和职业等维度,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性,他们在学习方面兴趣不足、缺乏动力,职业认知程度也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高,而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又明显好于普通中学生。中职学生究竟拥有怎样的一颗“心”?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常是学习受挫、缺乏自信所致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用无能为力、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学习,进而对生活也失去了追求。这是在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过渡期,由稚气逐渐走向成熟,开始以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已,以敏感的触角感知周围世界。在这段成长的岁月中,既有阴霾,也有阳光,关键要看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在北京某寄宿制职业学校就读的白晶晶(化名)是个聪明伶俐的漂亮女孩,但从入学那天起,她就没少让班主任操心。
一个周五,白晶晶的母亲去学校接晶晶回家,班主任将她请到了办公室,问道:“白晶晶在家抽烟、喝酒吗?”原来,有公寓老师反映,白晶晶经常去校外的小商店买烟买酒,偷偷带到宿舍。她的母亲听了灰心地说:“晶晶小时候是个好孩子,还曾经被评为‘三好学生’,可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经常戴首饰,喜欢穿时髦衣服、紧身迷彩裤,还常常背着我们抽烟喝酒。”
任课教师对白晶晶也感到头疼,她上课时从不认真听课,不是肆无忌惮地跟同学谈天说地,就是旁若无人地打瞌睡,但是一见到老师就成了闷葫芦,一问三不知,实在问急了就逃课、离校,还扬言要离家出走,让大家眼不见为净。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少年”,老师们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白晶晶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同学在一起聊天时经常说觉得生活没意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于是老师多次找她谈心,苦口婆心地开导她,终于使她说出了心里话。她说事实上心里很喜欢这所学校,喜欢这里的同学和老师,也非常想好好学习,只是考试的一再失败让她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生活没有信心”。
因为学习成绩差,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进而厌倦上学读书,开始想办法逃课,甚至养成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是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在此次中职生心理健康调查中表现得很突出:在学习、成长、生活和职业四个维度中,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得分最低,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体脑协调性等基本呈现出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逐步下降的趋势。大部分学生对调查问卷中“一学习就觉得疲劳或厌烦”、“现在的学习对将来找工作没什么用”等问题选择了“总是”或“有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