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坐落于魅力鹤城的中国最北部地区的综合性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建校55年来,形成了“秉承艰苦奋斗、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面向基层培养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立足边疆,铸就艰苦奋斗的精神风骨
今天的嫩江之滨、劳动湖畔,齐齐哈尔大学东、中、西、南4个校区,倚江而建,环湖而起,仿佛镶嵌江湖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精华纷呈。明珠孕于大自然的哺育,强校源于师生不懈的奋斗。1952年,齐齐哈尔大学的前身——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成立;1958年,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几经沿革,两校后来分别升格为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和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建校之初,同盟会会员、吉林大学的史怀文先生,留学归国的盖钦和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方敏先生、胡宗鳌先生等一大批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了这块黑土地,终身奉献边疆。
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和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师生创建校办工厂,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教师白手起家,建成教学仪器厂。研究获得了国家级科研奖项,科研产品打破了日本进口产品的垄断,自行生产的教学仪器面向全国中小学批量生产。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齐大人再次迎来了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1996年,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和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合并组建省属综合性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以唱江华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弘扬“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硬是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下把学校建成了省属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明确思路,用科学的办学思想指导实践
办好一所大学,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是前提。齐齐哈尔大学组建之初,办学条件有限。学校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自身的办学实际以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确定了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坚持立足龙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坚持把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十一五”期间努力把学校建成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实现大学的科学发展,准确定位是基础。在完成合校任务后,学校实现了由多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实质性转变。先后制定了《齐齐哈尔大学2003-2010年事业发展纲要》、《齐齐哈尔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的指导原则。
推动大学的办学实践,明确办学思路是保证。为此,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理清了办学思路:夯实基础,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全面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标准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自身优势,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主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贡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及毕业生的社会声誉和影响,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大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研发中心的作用,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面向基层,科学发展的齐大结出累累硕果
建校55年来,齐大以培养服务基层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6万余名毕业生。仅1981年以来,该校40587名业生中就有33690人服务在生产、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占毕业生总数的83%。
面向基层培养人才,教研先行作指导。近三年来,学校承担教研课题402项,其中140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据《中国高教研究》统计,2007年全国563普通高校在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排名榜上,该校升至第31位。面向基层培养人才,加强自身建设作保障。学校积极筹措动迁经费2800万元,与相邻单位达成土地置换协议,建成了“环湖大学”,学校沿湖建筑群获得了“魅力鹤城十佳标志性建筑”称号。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59人,其中教授133人、副教授387人;博士学位教师47人;硕士学位教师595人;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8人,外籍教师26人。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3亿元;图书馆纸质书籍210.62万册,电子图书38万多种,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21个;建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校通过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评估;3个一级学科、31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328项。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14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面向基层培养人才,会学善用的育人平台作载体。学校坚持德育为本,培养踏实敬业的普通劳动者,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多个学科被评为精品课程,创办的思想道德的网络栏目获得“十佳”称号。为弘扬高雅艺术,建成了双管标准建制的交响乐团和教师合唱团;根据毕业生优秀实际排演的话剧《星火》和小品《无悔的选择》获得了黑龙江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三年来,近千名学生参与教师328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家和省级各类学术科技竞赛获奖。
55年来,齐齐哈尔大学几代人扎根基层,奉献边疆。在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475所高中,该校毕业生占教师总数的23%,占骨干教师总数的42%。齐齐哈尔市32所公办高中里,该校毕业生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49%,占骨干教师总数的45%。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联合国奖项获得者、集团老总……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从齐大校园走向社会。近年来,齐大566名优秀毕业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校2001届毕业生、中国青年志愿者贾志娟在老挝志愿服务期间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志愿服务西部的卜秀芳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李清林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志愿者银质奖章。该校2003届毕业生、大庆1205钻井队副队长赵明涛,放弃了到南方大公司工作的机会,坚持留在钻井队,“要像老队长铁人王进喜那样,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该校1996届毕业生、北京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总监姚映佳,将“祥云”火炬传遍五洲四海,成为齐大人的骄傲和自豪。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谈及这所大学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唱江华校长掷地有声:“学校将秉承‘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精神,在‘十一五’期间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学型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张成 于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