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MBA联考报名正式开始。记者获悉,去年全国有招收MBA资格的院校为96所,今年有资格招收MBA的高校增加了31所,目前广东新增的高校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此外,部分老牌MBA高校在节前的各类MBA招生说明会上也都表示,2008年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招。有关人士估计,2008年MBA招生整体将增加24%。MBA俨然已是考研最热,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似乎有“本科化”的普及倾向。
大规模扩招无疑会得到考生的欢迎,但与此同时,国内已出现部分商学院招生困难的趋势,现在新批准的31所院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招生目标呢?众多原有MBA项目的商学院会受到后来者的冲击吗?MBA教育“普及化”是否会影响MBA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呢?
比起普通大学,MBA更讲求“名气”,所以名校的MBA更受追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MBA教育中心)副主任马绍壮说,“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检验,很多考生已经看到,长远发展更重要。所以,虽然说近年来MBA报考人数不理想,但名校是不缺生源的,很多学生都愿意搏一搏名校,实在不行,才选择调剂去其他院校。”
新院校:
师资和案例或成硬伤
在社会整体需求增大,MBA报考回暖的背景下,新增的MBA项目也许不愁生源,但“白手兴家”是否也就意味着缺乏MBA师资和教学所需的案例,从而难以保证MBA教育质量呢?
有关专家认为,就像中国几乎鲜有受过学术训练的高级经理人一样,在新商学院,同样缺少受过西方培训的学术界人士,即那些能教授西方经济学、战略或领导能力课程内容的人,以及那些能用西方授课方式如案例教学法讲课的人。
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说在创办初期,许多商学院尚可以通过半路出家的老师打天下,今天已绝无可能。师资作为提供管理产品的主要力量,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品牌的成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院长认为,立足本土是中国MBA教育未来需要努力改进的一个方向,这一观点已在各商学院发展中得到肯定。据了解,传统知名MBA商学院已积累相当本土案例,改变了案例大都来自西方企业的情况。但新增的MBA院校刚起步,能否实现大量的案例教学,还有待评估。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沙振权认为,MBA教育重要的是抓好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对MBA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又可以增加各类院校的竞争力。
老院校:
培养学员成为企业家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MBA扩招的同时,老牌MBA院校为了吸引更好的生源,他们也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了宣传,而且在办学措施上作出了调整。
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计划在异地增加特设MBA项目,以扩大品牌的辐射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和岭南学院也都抢滩长沙、上海、北京等地,进行招生“路演”等宣传,以期吸引到更多高素质的MBA生源。
此外,以往绝大多数MBA毕业生多就职于跨国公司或民营企业,但是创业者却占少数。针对于此,在新增MBA院校还在为怎样招到学生时,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内的MBA商学院已着手加强MBA学员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据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沙振权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已在MBA教育中推出了“企业家成长计划”,从MBA新学员进来,就开始引导他们思考“企业家”、“创业”等问题。他们还成立了MBA教育专家委员会,邀请企业家校友以及EMBA校友担任。
“校友会”平台还为MBA创造了新的就业和实习机会。“我们几乎所有的MBA学员实习,都是由EMBA学员所在的企业包了,而且供不应求。”沙振权认为,“商学院办好了EMBA,也促进了MBA办学”。
如何选择商学院
“如果选MBA项目,你会怎么选?”记者对广州几个MBA项目的十多名MBA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除了看学校的声誉、课程内容、上课地点、教学方式和费用,很多MBA学员还会看教授的质量和媒体的评价,而超过三成的MBA学员是靠朋友或同事口碑相传而选定商学院的。
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MBA教育中心副主任马绍壮则建议,选择一个优秀的MBA首先有一个个人发展的计划,然后综合了解学校声誉、师资水平、项目内容、国际化机会、职业发展、校友人脉、提供实践等方面因素。(陈君南 李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