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小学及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接受正确的科学知识,上海将着力培养“全科型”科技教师。首批24位来自华东师大的学生已成为“科普实习教师”,为少年人的科学教育贡献力量。(10月15日《东方早报》)
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不强,科学素养、科技素质相对欠缺,这与当前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在中小学阶段,惯常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且科技方面的教育内容严重缺乏。此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我国学生动手能力弱,提问意识不高;从长期看来,则影响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国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2005年上海引进新颖的“做中学”模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项类似“游戏”的动手内容,让小朋友一边参与探索一边掌握科学知识,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与“做中学”类似,“全科型”科技教师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如有关人士所言,一般师范生往往对某一门学科有专长,但“做中学”不仅要求教师“通晓”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还要懂得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为了满足社会对“全科型”科技教师的需要,各师范院校应着手加快科技教师的培养。但目前,这样的内容在师范教育中还是一个空白,亟待相关教育机构去填补。
能想到让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接受正确的科学知识,是相当可喜的进步。但如果没有优秀的科技教师,科学教育就不免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科技教师。而从师范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紧跟时代要求,为社会培育急需的教师人才,也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