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办辅导班、伪造二级运动员证、篡改考试成绩形成“一条龙服务”——体育单招生考试舞弊,监管不力是主因。考前批量“生产”运动员,高考加分政策大面积造假。每到岁末年初之际,随着各高校本年度体育单招生招收、考试方案的陆续出台,一些校方工作人员也开始在考生中搜寻“猎物”或等待“猎物”主动上钩。尽管体育单招生考试的舞弊行为会遭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处罚,但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得知,部分体育院校和具有体育单招生招考资格的高校仍然存在通过不正当方式录取新生的行为。
在得到读者举报后,记者几天前来到我国中部某省的省会城市,读者举报的就是这里的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的体育学院。
记者了解到,该院2008年体育单招生辅导班的报名工作不久前结束,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参加辅导班的学生不会在体育单招考试中受到照顾。但记者随后却从参加辅导班的一名学生那得知,有不少学生已经得到老师、校方工作人员或中介人士的暗示,如果愿意花钱,他们就一定能顺利通过今年的单招考试从而被该院录取。
令人称奇的是,一些有意参加体育单招生考试的学生连基本的报考资格都不具备,却得到了可以被录取的承诺。
体育单招生考试的相关政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还须具备二级以上运动员或二级以上武士技术等级资格。考生在考试中要完成体育专项和文化课两部分考试,在考生的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后,招生院校根据考生的体育专项成绩及综合成绩确定录取标准。
按理,体育单招生的考试是处在体育部门、学校和教育部门三方的监管之下,招生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很容易被管理层发现,但在金钱面前,有些高校的招生人员早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
首先是举办考前辅导班,这创造了考生在考前和学校招生人员密切接触的机会——尽管举办辅导班是教育部所禁止的违规行为。其次,在招考过程中,有关人员可以提供从伪造二级运动员证到篡改考试成绩的“一条龙”服务。一名在这所国家重点大学体育学院工作的职工向记者介绍了该院违规招生的具体方式:考生通过熟人或中介联系到相关老师,表明愿意“花代价”上学的意愿后,相关老师会给出一个价码,一般至少是1.5万元。如果考生能够承受并缴款,相关老师就给考生提供一个途径,指引考生去获得一张伪造的二级运动员证。在每年5月前后举行的单招考试进行时,相关老师还可以帮助考生篡改体育专项考试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以使考生的分数达到录取分数线。
整个过程看起来并不复杂。举报者向记者介绍说,实际上,近几年来以这种违规方式被招进高校的体育单招生在全国已不在少数。而正因为这条“产业链”养肥了学校领导、老师、工作人员和中介,违规招生的现象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