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员工确实犯了错,当然有必要指出来,但也应尽量避免公开批评。比如对张澜的着装和办公桌摆设,本可以私下善意提醒,提醒无效再批评也不迟。而王姐公开的不点名批评,却使张澜怀念起从前的老板娘了。我想,这绝对不会是王姐想要的效果。如果一定要批评,一般情况下应责任到人,以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和误会,也有助于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领导者还可以考虑的是,员工出了错,和管理方式是否有关系?比如办公室着装的要求以及其他规则,是否可以先告知新员工?学校的监考通知单,是否可以增加送卷时间和地点的内容?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不点名批评这一尴尬呢?
第一是要坦然接受事实,大方地面对猜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是难免的。犯错说明我们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但绝不代表我们没有价值。带着接纳错误、接纳自己的心态,面对别人的议论和猜疑时,就能更加坦然。比利时心理学家米歇尔·克莱的情感教育课堂上有这样一个活动:十几个大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轮着来到圆圈中央,其余所有人发表对他的看法、意见,中间的人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将别人对他说的话送还。这个活动试图说明,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界限,带着勇气前行。
第二是要认识批评的积极意义。对于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问题,勇敢面对,设法解决。赵雨可以认识到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张澜需要了解职场规则、积极适应;周伊柏可以体会到一味地帮助同事、超负荷工作并不是达到自己目的的最佳方式。如能化批评为动力,积极完善自己,那么因为批评和误解而感觉到的痛苦、焦虑也算非常值得了。
第三,敞开心扉,主动交流,促进理解。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机会和同事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彼此了解。请教领导和前辈,在工作中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明确的规则;观察那些没有明说、但约定俗成的规则,及时澄清与同事及领导之间的误会。
第四,放松情绪,转移注意,投入工作。无疑,最有力的回击和证明,将是你的工作业绩。 (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