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12岁的李志国和年龄相仿的4个小朋友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课程。除法、加减法……一名老师在这个教室里同时教授4种不同的内容,只有4个人的“班级”却是一个“复式班”。而“教室”就设在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里。
这所“学校”的设立是为了让长期滞站不能返乡的流浪儿童和同年龄的孩子一样,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
哈尔滨救助管理站儿童救助保护科董腊梅说,初七“学校”就已经开学了,课程安排一天4节课,“平常课时是一天6节课,年后上课是希望孩子们‘收心’,巩固学过的知识,为学新课程做准备。”
“学校”共有8名教师,2名负责数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其他6名则负责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日常生活。课程安排除数学、语文、微机、体育等,还增加了法律常识和团体活动。前者是教导这些救助站的流浪儿童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后者则是“教师”们和学生们一起互动的成长游戏,共同交流,辅导孩子们的成长,并通过游戏、图画等方式,让他们懂得自己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和发展权等。
教师们不仅负责教学、心理辅导、个案记载等,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也由他们打理。
“学校”里最多时有10多个学生,教师根据学生进站的时间和进站后的不同时期制定安排课程,所以无论学生人数多少,“学校”都是以“复式班”方式进行教学。
新闻链接
2007年,哈尔滨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566人,救助流浪儿童898人,从外省、市接回受助对象490名,护送784名受助对象与家人团聚,为3647名受助者购买返籍车票,送医院救治16人,送福利院安置16人。
老师为救助站里的流浪儿童讲课。(李天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