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一个比较过时、不太人道的制度。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行的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一考定终身”。如果这个考生今天身体不舒适,发烧或感冒了,或者他去考场的路上堵车,或者是家里发生任何一种意外情况,或者他今天心情不好怯场,都有可能影响他考试的成绩,影响他上大学,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不仅如此,一年一次闭卷考试定终身这种高考制度,培养出来的更多是死记硬背的应试人才。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够,我们目前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一大批特别善于考试的学生。我感觉中国的中小学生实际上是非常可怜的,从小就背着越来越沉重的书包,从小学到中学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假期没有太多的课余生活,否则你就会名落孙山。
过去的2008年,中国已经有了20多万学生出国留学,创历史新高。今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美元、英镑、加元、澳币等国外货币大幅贬值,出国人数会再创新高,而这中间出国的中学生会越来越多,很多人是在用脚对国内高考制度投票。如果我们的高考制度不改变,中国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还会更多。
如何改革不够人性化的高考制度?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为中国未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准备。我认为,中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虽然有的还不能一下子实行,但高考制度改革应该逐步朝这些方面努力。
第一个建议是简化高考,且一年可以设置多次考试,就像每年可以考很多次托福一样。我最近在一本有关子女教育的书中提到我女儿王安琪,她去年考上了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在她申请的过程中,我感觉国外的高考制度比较人道而且考察比较全面。我举个例子,比如在北美,高考一年有很多次,一般6到8次。你也可以考很多次,一次考不好,可以不给学校报成绩,一直到你满意为止,再把分数通知你报考学校。我觉得这种制度比较人性化,它不是考一次而是可以考很多次,我没考好我可以重考。其高考形式是SAT考试,高考的科目也不是很多,主要就是考语文和数学,所以不像中国这样一到高考,全社会都处于如临大敌的紧张状态,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看不到的。
现在国内完全有条件多考几次,比如每年国内的考托福、GRE、GMAT等都可以考很多次,为何高考不行?高考科目简化了,文理也就没必要分科了,因为高考科目只有语文和数学加外语的基础知识,其他不用高考,学生平时可以学各种自己喜欢的课程或选修课,强调素质教育,也就不存在为高考准备得昏天黑地,也就没这么重的负担,还可以发展其他的个人业余爱好和参加社会活动及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第二个建议是大学录取学生要看平常学习成绩。比如在高中的全面成绩,包括体育课成绩。因为这样可以看这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是不是在他那个群体中最优秀的,综合学习素质怎样。另外,也可以考虑各省(市)自主出题的标准素质教育考试。平常的成绩占高考录取因素一定的比例,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发展。国外大学就是这样,不光看高考成绩一时发挥,还要看他平时在中学最后三年的一贯成绩,综合考量。
第三条建议是录取学生还要看其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的情况,包括在校园活动。比如我女儿,报考国外一流学校,除了要看她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她是否参与很多社会活动或公益活动,比如去养老院帮助老人做很多事,这是学校规定的,做公益工作必须达到多少小时。还有,她要到社区帮忙,比如到流浪狗中心,帮这些丢失的狗溜溜,或者参加校外如模拟联合国辩论等社会活动。公益和社会活动占掉她不少时间,但在大学录取时这些公益或社会活动占了很大一个比重,这对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和与人打交道的实践能力很有好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是应试教育,完全是培养学生考试,从小学开始就是围着高考转。这种制度对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个建议是高考录取学生需要有几份推荐信。比如说学校教师、社会实践机构或当地知名人士的推荐信。这些推荐信要有公信力,不能砸自己的信誉和牌子,可以让大学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情况。老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都写一样的信,这样就可以反映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第五个建议就是让学生自己填写上不同大学申请表和为什么要上大学作一篇文章,或者是完成所申请学校的作文命题。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你还要作文,比如说为什么要上哈佛、为什么要考哥伦比亚或者为什么要考北大或者清华,你要谈你高考的志愿,你为什么这么做?这实际上是一篇高考作文。中国的科举制度实际上也就是一篇文章,注重作文可以考察学生的理解力和有没有独特的个性、新颖性和创新性。这也是国外大学录取学生很重要的一方面。
第六个建议就是高考还应当有面试,特别是一流的学校。面试实际上是考察学生很重要的一环,就像工作面试一样不能或缺。几十年前,中国人工作不用面试,今天市场经济了,找工作就要面试,为什么今天上大学就不面试了呢?我们有些学生,甚至是高考状元,只善于考试,完全没有表达能力,这样的人才是无法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
改革高考制度一个很关键的方面就是要改革我们的招生思路,或者说改革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如果把“一考定终身”的制度逐步改革成从几个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的新制度,从一个只看高考成绩,改为用五六个指标来衡量的话,就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大的改变,以高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方式就会有逆转,学生高考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及创新型思维都会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我们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的人才。我觉得,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就在教育制度改革,核心就是我们高考制度的改革。我们是鼓励应试人才,还是创新型的人才,这个可能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的高考制度不改进,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很难培养出适合今后几十年中国需要的创新思维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