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近50岁的母亲身患尿毒症,巨额的医药费让其选择了放弃,但女儿赵培秋却暗下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多难,也要让妈妈活下去!”
赵培秋是哈体育学院大四的学生,母亲孙淑芬是双鸭山人。父母早年离异,母女俩相依为命,多年来,一直借宿亲戚家。
今年6月的一次检查,医生诊断母亲患双肾萎缩尿毒症。这一诊断,无异于宣判了孙淑芬的死刑。治病,已花了3万多元,面对无期的漫漫治疗路,母亲绝望了。
赵培秋哽咽地说,母亲抚养她长大,生活艰难,还要供她读书,多年来几乎没攒下钱。这次治病,几乎都是亲戚资助的。
想到女儿还要读书,家人一再受拖累,母亲告诉赵培秋:“放弃治疗吧,死后把遗体捐献,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
为给母亲看病,赵培秋申请了缓交学费,并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打工拼命赚钱。可母亲每周三次透析、每月7000元的治疗费、进一步治疗需花费几十万元的费用,这让年仅23岁的她感到吃力。无奈,赵培秋决定铤而走险。
听朋友说,地下钱庄能借高利贷。几经周折,赵培秋与“中间人”取得联系,对方告诉她可以贷钱给她,但利息不低,如果她还不上,那么以后都得为他们“工作”。
“什么‘工作’?”面对记者的疑问,赵培秋低下了头说,她知道借高利贷风险大,还容易把前途搭进去,可如果没有钱,母亲可能连一周都挺不过去。
对此,社会学家李方针认为,虽然赵培秋的经历令人同情,但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去救母,实在不可取。学校和社会都应为赵培秋母女尽一份力,帮助她们摆脱目前的困境。
|